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一百六十三期 ]创业板和精选层,究竟怎么选择?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20-08-11 09:59:41   

今年4月底,筹备半年之久的新三板“小IPO”暨精选层正式开始接收申报材料。6月中旬,深交所公布一系列文件,标志着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始实行。单从净利润来看,创业板2年5000万的申报标准和精选层2年均不低于1500万或最后1年不低于2500的申报标准较为接近。对于今年进入创新层的新三板企业来说,很多都既符合精选层的业绩要求,也可能完全符合创业板的要求。所以是选择先上精选层未来再转板还是直接上创业板,这就是面临的抉择。本文对精选层和创业板从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帮助企业做出抉择。

一、统计样本选择

2020年6月10日到7月1日期间,全国股转系统一共进行了16次审议会议,共审核了34家申请精选层的企业,32家通过,2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94.12%。

202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创业板上市委一共进行了11次审议会议,共审核了35家企业,仅有华奥汽车一家企业临上会时由于出现重大事项取消审核,其他所34家企业顺利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这也可以看作是第一批创业板注册制下过会的企业。

上述各34家企业就成为了本次分析统计的样本数据。

二、行业定位对比

(一)精选层行业定位

根据股转系统发布的《精选层审查问答28条》中的规定,进入精选层的企业,不得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认定以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准。精选层设立初期,优先支持创新创业型实体企业,暂不允许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进入精选层,后续将结合深化新三板改革措施落地情况及监管环境统筹考虑。所以精选层行业容忍度是典型的负面清单制,不在负面清单的行业和商业模式都可以接受。

业内预计,未来精选层将主要汇聚四类实体企业:

一是已有稳定高效盈利模式的盈利型公司;

二是盈利模式清晰,业务快速发展,已初步具有盈利能力的成长型公司;

三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且研发成果已初步实现业务收入的研发型企业;

四是市场高度认可、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二)创业板行业定位

1. “三创四新”

明确创业板定位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保荐人需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推荐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企业,以及其他符合创业板定位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2. 传统行业不鼓励

结合创业板定位,以及现有上市公司以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主的板块特征,设置上市推荐行业负面清单,包括农林牧渔、农副食品加工、采矿、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黑色金属、电力热力燃气、建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居民服务和修理等传统行业,原则上不支持属于上述行业的企业申报创业板上市。

3. “四新”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明确上述行业中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仍可以在创业板上市,并要求保荐人对推荐的此类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做出专业判断。

从行业定位来看,精选层对行业包容度要明显大于创业板。行业的问题没法改变,不符合创业板行业定位,就不用看下面的内容了,直接上精选层就行。如果符合创业板行业定位,可以继续往下看。

这里强调一点其他的,虽然精选层和创业板定位明显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明确提出了对科技创新的鼓励。精选层里发行人选择第四套标准进入精选层的,其主营业务应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创业板也明确提出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三、发行上市条件对比

(一)非业绩指标对比

1.jpg

2.jpg

从文件规定来看,精选层和创业板要求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精选层在各要求的时间限定上要短很多。

从实际审核来看,创业板要比精选层严格很多。从第一批进入精选层的企业审核来看,存在如单一供应商依赖最高100%的旭杰科技,存在实控人与客户、供应商股东存在大量资金往来的创远仪器,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15%的微创光电,存在大量第三方回款和未开票收入的永顺生物等等一系列企业,这些企业存在的状况如果放在冲刺创业板的企业身上肯定会构成实质性障碍,但这些企业都顺利进入精选层。所以就目前实际操作来说,精选层更加接近真正的注册制,只要信息充分披露都放行,而创业板的审核更加严格、要求也更高。如果企业存在明显规范性问题,还是保守为主,上精选层比较好。未来等慢慢规范了,再考虑转板的事。

(二)业绩指标对比

1. 盈利标准

3.jpg

可以看到,从盈利指标上看,二个板块差距其实不是很大,总体上呈现精选层标准略低于创业板。

2. 非盈利标准

4.jpg

精选层有三套非盈利标准,市值区间从4亿到15亿;创业板仅有一套非盈利标准,而且一年内暂不实施,市值标准为50亿。

从非盈利标准来说,精选层对企业更友好,更包容,而创业板则对非盈利企业标准相对来说较高,包容性也比较差。

四、收入规模对比  

从收入规模来看,上精选层的34家企业收入总和为732.5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每年收入7.18亿元,最后一年中位数3.81亿元和3.55亿元。按区间划分,收入在5亿元以下的有23家,占比67.65%;5亿元以上的有11家,占比32.35%。从单个企业来看,收入规模最大的是颖泰生物,最后一年收入52.95亿元,三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55.56亿元,这规模也超过了绝大部分创业板企业。收入规模最小的是殷图网联,最后一年营业收入仅有8700万元。

创业板过会的34家企业,收入总和达到905.4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每年收入接近9亿元,最后一年中位数为8.71亿元和8.38亿元。按区间划分,收入在5亿元以下的仅有10家,占比仅为29%,而71%的企业收入规模都在5亿元以上,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创业板首批企业收入规模普遍还是比较大。再从单个企业来看,收入规模最大的是安可创新,最后一年营业收入高达66.55亿元,三年平均营业收入也达到52.63亿元。收入规模最小的是海昌新材,三年收入总和才4.96亿元,平均下来才1.65亿元/年。

从收入对比来看,精选层普遍规模都是5亿元以下,而创业板大部分都在5亿元以上。

5.jpg

五、扣非净利润对比

精选层方面,34家企业净利润总和为62.9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净利润为6172万元/年,中位数为5100万元和4900万元。从区间划分来看,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的有18家,占比52.94%;5000万元——1亿元的有11家,占比32.35%;1亿元以上的仅有5家,占比14.71%。报告期内净利润最高的是贝瑞特,最近一年净利润高达4亿元,三年平均值3.96亿元。净利润最低的是旭杰科技,最近一年净利润只有1500万元,三年净利润一共才1600万元。所以旭杰科技为了保险起见,并未与其他大多数企业一样选择精选层第一套标准,而是选择了第二套标准,偏重营业收入的增速认定。

创业板方面,34家企业净利润总和达到117.8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净利润达到1.16亿元/年,中位数为0.95亿元和0.93亿元,从这点来看,首批创业板企业盈利能力明显较强,这净利润完成超过核准制下主板的净利润要求。而且有意思的是,34家企业仅有华业香料一家企业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其他33家企业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都超过了5000万元,这是不是也说明了某些问题。从区间划分来看,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的有1家,占比3%;5000万元——1亿元的有19家,占比56%;1亿元——5亿元的有13家,占比38%;5亿元以上的有1家,占比3%。从单个企业来看,扣非净利润最高的是安克创新,最后一年扣非净利润为5.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扣非净利润最小的是华业香料,最后一年仅有4100万元,不仅净利润规模小,而且较上年下降了27%,接近30%,但是也顺利过会。另外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是美畅新材,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3.79亿元,但是2018年扣非净利润高达10.21亿元,下滑幅度超过63%。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目前注册制下对净利润的要求相对宽松。

从净利润对比来看,创业板净利润几乎是精选层的2倍,而且绝大部分创业板企业净利润都超过5000万元,而精选层过半企业净利润都在5000万元以下。

6.png

六、市盈率对比

在不同板块上市对企业价值的体现程度是企业选择上市板块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正如业内人士常说的,“哪个板块估值高就奔哪里”。

精选层方面,在已经发行的32家企业中,部分在询价过程中得到投资人的充分认可,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处于较高水平。创远仪器市盈率最高,达到90.43倍,贝特瑞、观典防务、艾融软件3家的市盈率均在50倍左右。泰祥股份发行市盈率在首批企业中最低,为14.95倍。

目前来看精选层企业的市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32家企业发行市盈率平均数为31倍,中位数为25.41倍和25.31倍。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更多的企业定价较低的原因是为了保证股票的顺利发行。

创业板注册制目前由于还未开板,目前仅有少数几家确定了发行价格,总体来看,基本保持在40倍市盈率之上。从整个创业板的情况来看,目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保持在历史低位,平均市盈率维持在55倍左右的水平。

从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来看,如果企业有实力上创业板,还是要尽量上创业板,毕竟卖的价格更高,不管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企业股东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七、募集资金对比

创业板首批34家过会企业,合计拟募资金额222.68亿元,平均值为8.27亿元,中位数为品渥食品和万胜智能,分别为4.89亿和4.81亿。拟募集资金最高的为美畅新材,为23.36亿。拟募集资金最低的为迦南电器,不过绝对金额也不低,为2.72亿。

再来看看精选层的募集资金规模,34家企业总共募集资金94.59亿元,平均值为2.78亿元,中位数为微创光电和流金岁月,分别为2.18亿元和2.15亿元。募集资金最高的是贝特瑞,为16.72亿元。募集资金最低的是富士达,仅募集2940万元。

从募集资金对比来看,可以发现创业板平均募集金额比精选层要高出整整3倍。当然,这也必须和公司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而不是越大越好。

八、投资者门槛对比

7.jpg

从上表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标准要求最高的是精选层,要求个人投资者申请权限开通前10个交易日个人名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100万元以上,要求机构投资者实收资本或实收股本或实缴出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上;创业板对个人投资者的要求明显较低。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自板块的交易活跃度与估值大小。

九、股份锁定期对比

8.jpg

与创业板相比,精选层对于股东所持首发前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的要求更为宽松,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首发前公司股票仅要求锁定12个月。所以对于急于套现的股东来说,肯定还是上精选层比较好一点。

十、审核时限

9.jpg

从文件规定的时间来看,注册制下创业板审核及问询回复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中国证监会在受理申请文件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与创业板相比,精选层审核时限相对较短,理论上一般为3~4个月,中国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中止审核、终止审核、不予核准的决定。

从实际审核情况来看,由于创业板刚开始审核,缺乏数据支撑,但是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审核流程与科创板类似,所以可以参考科创板审核时限来做对比。目前从已上科创板的企业平均审核周期来看大概在140天左右(这里的审核周期是指从受理申报材料至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这段时间)。但考虑到创业板目前仍存有大量存量待审企业,短期来看初期注册制下创业板审核周期可能会略长于科创板,但长期来看时间将保持一致。

再看精选层,由于精选层的门槛相对较低,企业被问询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因此,相对于创业板而言,精选层的整体审核时间会大幅缩短。精选层正式落地到现在也就两个月时间,因此监管部门直到6月份才正式核准了第一家企业。从六、七月份审核的情况来看,被核准的34家企业平均审核用时在43天左右,用时最短的为三友科技,仅27天;最长的为观典防务,全程耗时63天。但是总体来看,上精选层的时间大大优于上创业板的时间。在IPO过程中,由于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以审核周期越短,也越有利于企业成功IPO,这也是拟IPO企业选择哪个板块上市的考虑因素之一。

十一、结论

通过一系列条件对比,可以发现,精选层和创业板各有优势,具体上哪个板块,新三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10.jpg

这里可以分两种情况作为参考:

一种是新三板企业两年扣非净利润超过5000万一定幅度的,并且在新三板期间比较规范,选择创业板。因为在扣非净利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上创业板的扣非净利润几乎没有低于5000万的,这里的扣非净利润还是指的最后一年而不是两年累计。加上收入确认方法、坏账计提或者其他会计方法调整,还可能会导致利润减少,所以对扣非净利润超过5000万一定幅度比较保险。另外就是规范性问题,对自己企业规范性有足够信心,能够达到A股的规范标准。保证符合上面两个方面的条件,上创业板较好,毕竟市盈率较高,能募集更多资金投入企业发展,而且市场更大,投资者更多,对企业未来市值管理和股东退出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种是两年扣非净利润之和恰好卡在5000万左右的企业,一定要谨慎起见。如果认为未来一年业绩能够大幅提升,可以等上一年申报创业板。如果觉得短期内业绩也不会出现大幅提升,规范性上也存在一堆问题,那就进精选层。毕竟精选层审核时间短,几乎不用等待。而且精选层虽说市盈率较低,但少说募集1亿左右资金还是可以的吧,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未来发展更好了转板提升企业估值实现曲线救国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