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一百二十九期 ]选择不拥有也是人生态度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9-02-20 13:39:40   

(2019年度李浩读书系列之二)

12.jpg


屌丝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

还记得2012年左右在社会上开始盛行的屌丝文化吗?那个时候,无论是从表面符合屌丝定义的人,还是和屌丝属性毫不相关的人,无论男女,都会自嘲自己是一个屌丝。这也可以看成是80后一代人的标签之一,虽然表面自我嘲讽,但是内心仍然向往着迎娶“白富美”,努力奋斗着自己的人生。

近两年,在90后一代人中又开始流行起了“丧文化”,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情感上都曾努力过,但是最终发现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最终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中。

去年,《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带火了“佛系”一词,“佛系”文化开始盛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悲不喜、一切随缘。仿佛已经失去了斗志,连争夺、奋斗的心都没了。

或许是社会的压力使得现在的80、90后中的许多人从刚开始的奋斗,到中途的迷茫,到最后的随遇而安。阶级的日益固化,草根逆袭的难度日益加大,房价的高涨都使得他们的努力带来的痛苦逐渐压倒回报带来的快乐。奋斗几十年还是买不起房,不奋斗也能过着舒适的生活或许就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其实如“丧文化”、“佛系文化”最早都是来源于日本,发展先于我们一步的日本当前社会年轻一代又是处于什么状况呢?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给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低欲望社会的日本

日韩文化来源于中国,可以说和中国同源,社会、人文等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经济更是走在中国前面,面临的许多问题或许也是以后中国需要面对的,了解日本的现状,对认识我国社会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广场协议》的签订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索,促使日本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停滞。自此日本进入“失落年代”,从“失落的10年”到“失落的20年”再到现在的“失落的30年”。现在日本青年一代几乎见证了他们的父辈从奋斗获得一切,然后由于泡沫的破灭又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整个过程。这种急转直下的溃败氛围迅速消灭了他们所有奋斗的欲望,既然明知道奋斗了最终还是什么也得不到,为什么还要去奋斗呢?等到经济逐步复苏,低欲望也已经固化为日本的社会氛围。

所以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失去了欲望,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不在乎获取社会认可,也不再愿牺牲自己的个性去为了所谓的成功,工具化的塑造自己,对努力奋斗寻求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的价值观不屑一顾。就像北野武导演在说他儿子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对挣大钱买豪车没兴趣,宁愿去街边摊排队就为了吃一个好吃的便当。

因此,在社会层面上,日本新一代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她们对赚钱没兴趣,对买车买房不在意,对结婚亦是如此,对奢侈品消费嗤之以鼻。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宅”文化盛行。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都觉得多余,一日三餐因陋就简,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社会上更是出现了“穷充”,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了金钱和出人头地而辛苦工作,正是因为收入不高,才能过上心灵富足的生活。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指出低欲望社会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 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世代一样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

2. 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

3. 丧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4. 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说到底还是心理出现了障碍,大前研一认为,由于经历过大萧条的日本年轻一代心里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惶恐不安中,担忧、焦虑阻碍成为一代人的心理特征,负债压倒了幸福感使得日本整个社会处于低欲望社会之中。


或许只是价值观不同罢了

欲望的高低并没有好坏之分,无非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每个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必然价值观会有所差异,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所追求的东西同样会大相径庭。

由于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的日本80、90后一出生家庭条件就非常优越,可以说都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社会也高度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社会文化产业发达。这些年轻人不会像父辈一样,生活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每天都想着努力奋斗才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他们衣食无忧,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精神生活享受,更加偏重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就是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价值观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会再以牺牲自己家庭的幸福去拼命的工作挣钱,所以他们不愿加班;他们对工作的想法或许只是维持收入的工具,所以对于工作的热情并不会很高涨,也不会很努力,只要合格就行了,也别希望我有多出彩;他们更多的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所以他们不在乎能不能买房,租房也行,只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长久的待在这个只有自己的空间里,玩游戏、看动漫、看小说,沉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

日本当前年轻一代所谓的低欲望或许只是放弃了对物欲的追求,失去了对于物质攀比的兴趣,他们不认为拥有更多财富就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就像法国年轻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发明创造、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而不是考高分、上名校。凯恩斯说过,“当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时,我们会乐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非经济目的的需求上去”。所以日本当前年轻人或许正在把追求物欲变为追求精神的细腻丰满、心灵的轻松自由上,这些难道不是欲望吗?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我觉得反而促进了欲望的升级。毕竟,有钱难买我乐意,有钱没时间的生活好还是清贫却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呢?只能说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没有欲望才可怕

平常一说到欲望总是给人感觉是个贬义词,其实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

低欲望并不可怕,顶多是经济变得差点,社会进步慢点,大不了再从一穷二白开始。可怕的是人没有了欲望,失去了作为人所具有的基本要素。

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喜欢看美好的风景,喜欢听悦耳的声音,喜欢吃美味的事物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欲望。很多时候,六欲会引发“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如果我们没有了欲望,就不会想要获得什么,自然不会存在获得后的喜或者没有获得后的怒与忧,也就不会有得而复失后的悲、恐、惊。

人没了欲望,这不就是机器人吗?当前人工智能日益发达,许多事情都能由机器人代替,甚至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基于一定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但我想机器人永远不会学会的可能就是作为人所具有的欲望吧。

作为一个正常人,平常总会有想要获得什么或是想要做些什么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目标,在向着这么目标进发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不停的努力,直到我们有所收获。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欲望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尾声

处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不能总是在所有方面都能做到全部的平衡,自然会有所偏重,有所获得有所失去。佛系也好,低欲望也好,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让自己不再那么焦虑,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自如的面对一切。

人民日报的评论中也不认为“佛系”是一种负面形象,或许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所以只要记住一点,不管是生活、工作、情感等各个方面,总要有走心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人潮所淹没,迷失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