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一百〇六期 ]认知才是人类前进的唯一武器——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感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12-14 13:26:16   

【前言】

最近在看一档综艺节目《一本好书》,其中一期是由脱口秀主持人王自健拆解《人类简史》这部巨作,看完节目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在网上买了电子书拜读,结果令人惊叹!《人类简史》真是一本奇书,它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看完整本书才明白,人类的历史果然是从动物到神的过程,但整本书看完你不会有任何骄傲或者自豪的感受,反而充满了茫然和莫名的惊悚。如果你和我一样,不爱关于叙述历史的书籍,我可以向你保证,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写的这本历史书,绝对会颠覆你对历史、哲学类书籍的已有认知。

《人类简史》说了些什么?

之所以没有将《人类简史》单纯归为历史类书籍,是因为它并不像一般的历史书,以年代为叙述主线,在充足的客观事实和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归纳和结论,本书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并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技革命这四个层次讲述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为什么是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l  认知革命:会讲故事很重要。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是因为我们不断强化的大脑、对工具的升级改造、超凡的学习能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但赫拉利教授指出,人类其实早在200万年前就具有这些优势,那时的人类(书中称为智人)并没有成为强大的生物,恰恰相反,智人作为一种弱小的边缘动物游走在食物链中端,并经常遭受着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所谓的直立行走、脑容量大等优势却给智人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因素,如由于脑容量增大使得婴儿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便离开母体,迫使母亲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照料婴儿。此外,使用工具和复杂社会性,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而且智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工具。简而言之就是,这些所谓的优势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不足以证明人类应该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智人站上食物链顶端的过程非常突然,大约在7万年前,这种突如其来的跃迁,不仅让地球生态圈猝不及防,就连智人自己也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对于这种跃迁的原因,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革命——正是赫拉利教授认为最为关键的认识革命。所谓的认知革命,就是智人出现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进行沟通。举个简单的例子: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动物学家发现,青猴就能用不同叫,传达出有老鹰或有狮子的预警,但它们组织不出更丰富的语言;而智人的语言却非常非常丰富,不仅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狮子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正在干什么,还能和其他的智人商量如何逮捕它。另外,通过语言智人开始八卦自己的社群,别小瞧了八卦的能力,正是这种八卦的能力,有效维系着人类的交际沟通,通过八卦人类甚至可以维系最多达150人的自然团队(150这是数字也正是心里学家邓巴提出的人类最大交往人数)。

赫拉利教授认为,认知革命最独特之处在于,智人能够“讨论虚构的事物”,“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智人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它是一切传说、神话、宗教、规则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举例来说,如果你和一只猴子说,只要你把手中的香蕉给我,死后就能到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会给你吗?当然不会!但人类会,人类会因为听说并相信“来世”的承诺,而牺牲现世的享乐。赫拉利教授指出,正是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才是智人得以成为人类的最终临门一脚,是整个认知革命所带来的最深远的意义。

第一次读到这里,会惊愕地发现很多我们认为不可动摇、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其实只是我们想象中虚构出来的,在书中,赫拉利教授举了一个关于标致公司的例子,他质问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我们才能证明标致公司确实存在?

Ø  所有路上跑的标致汽车吗?显然不能代表,因为即使这些车辆都报废了,标致公司依然存在。

Ø  所有标致公司的厂房、员工吗?显然也不能代表,因为即使一场灾难让这些全部消失,标致公司还是可以重新建厂,重新组合人员。

但这并不代表标致公司是一个不死之身,只要法官下令,强制标致公司解散,那么即使公司的一切都在,标致公司也会消失。归根到底,标致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想象,这种想象在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公司又被称为法人。虽然它不是一个实体对象,却可以像人一样,受到管辖,可以开设账户。这背后的概念,可以说是人类一项巧妙无比的发明。

l  农业革命:史上最大骗局,不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而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讲完认识革命,时间线来到农业革命。依靠采集和狩猎,智人在地球生存了长达250万年,这一切在约1万年前发生改变——农业革命。赫拉利教授的观点很犀利,他认为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质的提高,人类没有吃的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了人口大爆炸,而且产生了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分子。相比于狩猎采集的生活,农民的工作要更辛苦和不易,到头来的饮食还更糟。

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小麦,人类总以为是他们驯服了植物,实际上是植物驯服了人类,这也是我们哲学中常说的异化概念。在1万年前,小麦也不过就是野草当中的一种,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的地区,但就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忽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从进化的角度看,小麦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小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从种植小麦开始,人类从早到晚只忙这件事就已经焦头烂额;小麦不喜欢石头,人类就只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水和养分,人类就要除草;小麦渴了,人类就要浇灌;而人类身体适合爬果树、追瞪羚,并不适应田间劳作,因而出现了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由此可见,人类是被小麦奴役了。

到最后,为了收割自己辛勤耕种的小麦,人类就必须驻扎下来,形成永久的村落,随之人口迅速增长,进而更加依赖于小麦这种食物,至此,人类再也离不开小麦了,再也不可能从农业生活退回到采集生活。农业革命可谓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伴随着农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形成村落、城镇、都市,接着人类就开始幻想出关于伟大的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以此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接。读完《人类简史》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是,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不是因为它是客观现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书中也讲述了如何让人们相信这些虚构出来的秩序,简单说就是,第一绝对要坚持相信这些秩序千真万确、绝非虚构;第二就是在下一代教育上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因为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DNA复制传给后人。想想看,中华民族的文化秩序之所以几千年来没有崩溃,儒家学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l  人类的融合统一:货币、帝国、与宗教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细致完备。赫拉利教授写道,当我们把视角拉高到卫星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是有大方向的,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全球通行的秩序,分别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货币秩序:人类对金钱的运作原理是不管是贝壳还是美元,他们的价值都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事实上,无论是贝壳还是纸币,它们的化学结构、颜色和形状,都无法带来价值。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将肥沃的稻田换成一小把没用的贝壳?人类之所以愿意如此,就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一个集体想象,一是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化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二是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就是因为这两大基本想象,让数百万的陌生人能够合作各种贸易和产业。

帝国秩序:帝国是一种具有文化多元性、疆界灵活性等特征的政治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帝国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它有效促进了各个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些民族和文化的灭绝。同样的,帝国这种体制,也不是一个客观实体,而是大家共同认可并相信的虚构实体。

全球性宗教:宗教是建立在超人类秩序之上的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系统。远古时期,由于智人的活动范围不超过1000平方公里,此时他们信奉的是具有区域特性的泛神论;再到农业革命时期,由于王国和贸易网络扩展,人类越来越需要涵盖整个王国的神力,这时候出现了多神教;时间推移,民众对自己信仰的神愈加虔诚,逐渐远离多神教,发展出一神论,如基督教;与此同时还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他们与一神论的典型区别是认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

l  科学革命:科学、帝国与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

科学革命之所以以公元1500年为分界点,是因为在公元1500年之后,我们的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1500年时,人类还被局限在地面上,全球人口大约5亿,以往生产的总价值约合2500亿美元;而今天,人类早已经登上月球,全球人口达70亿,每一年生产的价值就约合60万亿美元。将人类突破地面束缚、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称之为“科学革命”,这当中,科学、帝国、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1.发现自己的无知

赫拉利教授指出,现代科学体系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三是取得新能力。正因为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使得它比先前的知识体系更有活力、弹性和求知欲,这一点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因此,科学开始解决一个又一个过去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饥荒、瘟疫、疾病、夭折等,许多人也开始相信,只要取得并应用新的知识,人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2.科学与帝国的结合

对于科学和帝国的结合,赫拉利教授先讲述了发现败血症疗法的过程,并用库克船长的案例说明,败血症的攻克让远征队走得更远,扩大了帝国的控制范围。然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在18世纪东方和西方差距并不大的情况下,是什么导致了19世纪西方对东方压倒性的优势?赫拉利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方不具备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成熟,这也是为什么法国和美国能很快跟上英国的脚步,而中国和波斯不行。所以,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积累潜力的时期,并在19世纪爆发,而这个潜力就是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3.助推器——资本

在讲述资本的作用时,书中先说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觉这个例子可以非常形象的帮助大家理解资本和含义,简单讲一下:

Ø  金融家A先生,开了一家银行。建筑承包商B先生,在这家银行存了100万美元现金。这时,面包师傅C小姐,想要创业,向A先生申请贷款,于是A先生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Ø  接着C小姐请B先生来建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100万美元。等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存在了A先生的银行。

Ø  这时B先生的账户有多少钱呢?没错,200万美元。那么银行保险库实际上有多少钱?其实是100万美元。

Ø  之后,B先生承包两个月后,告诉C小姐,因为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建筑费需要涨到200万美元。C小姐只好再次到银行,说服A先生再贷100万给她,而她也将钱转到了B先生账户。

Ø  这样一来,B先生现在户头有多少钱?已经是300万美元了。但银行实际上呢,一直就100万美元,而且,这100万现金从来没有出过银行。

故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是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赫拉利教授指出,对于资本,真正让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和从信任延伸出来的信贷。正是信用的概念,让我们能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而这背后有一项基本假设,就是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现在,所以未来很大可能能够偿还信用。

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不会出现“信用”这一概念呢,很简单,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人们不相信未来会更好。而科学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显著增长,让人们开始对未来有更好的期望。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一个基本原则在于,不论是正义、自由还是快乐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成长。而经济能持续不断指数型成长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科学能不断提高生产力。

书中还解释了为什么帝国主义出现于欧洲?因为欧洲率先开创了银行信贷,通过信贷政府将人民甚至是他国的钱财聚集起来,用于对外扩张、占领新的殖民地,再通过新的殖民地地产生的利润进行投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建立起的信任进而转化为更多的信贷。同时,为了增加投资者人数,并减少每个投资者的风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出现。就这样,欧洲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复杂、快速、高效的金融系统,西班牙和荷兰的地位变换就是典型的资本影响帝国的例子,以及法国密西西比事件。

谈谈印象深的几个点及感悟

1.【社群规模】——“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低于150人的团队,依靠人际关系即可运作正常。”

这是著名的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宝·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他认为大脑认知能力限制了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将150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如美国的戈尔公司,它将每一个部门的规模都限制在150人之内,这样每一个部门的员工之间关系更为亲密,他们相互理解,一起工作的非常愉快,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其最终结果就是平均值为该行业的三分之一的员工流动率,持续的收益性和35年多的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论是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是军事单位,只要靠着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运作顺畅、高效运转,并不需要有非常复杂的等级制度和各种规则,以及各种繁琐的公文等等。那么,如果一家150人以下的公司出现管理效率低、人员流动大等问题,是不是应该从自身制定的制度、规则上找问题?

2.【虚构的力量】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质的飞跃,语言使得智人更方便的沟通、合作,有限的声音组合成无限的句子,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是动物间简单的信号传递无法达到的高度。我不知道人类是否真的是靠讲故事才在自然界中脱颖而出,不过我们喜欢听故事这件事的确是真的,无论是仙侠、怪异还是恐怖故事,在商界马云和贾跃亭都是很会讲故事的能手。在政界,无数政客所许做出的许诺,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一个又一个故事。法律怎么能够规定人权呢?事实上,人权本身也是建立在虚构的想象之上。无疑,社会的正常运行是需要故事的。需要一个又一个故事,以及坚定相信他们的人们,要不然股市无法正常运转,金钱也将一文不值。

既然这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故事搭建起来的,那么谁掌握了讲故事的权力,谁就可以掌控听故事的人的心。在奴隶社会,巫师的地位往往非常高,就连部族首领都要敬她几分,因为她的故事或能抚慰族人,或能震慑人心;而耶稣、释迦摩尼也是通过自己的故事招徕人心;而现今流行的众筹更是通过讲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获得别人的资助。正因如此,讲故事的人需谨记人言可畏,要对讲的故事负责,同样,听故事的人也要多一些思考,毕竟除了你自己,谁也没有义务保证你的利益。

3.承认自己无知,“知”比“行”更重要。

科学革命发展之前,人类已经习惯从过去先贤那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人真的在研发,很多的发明都纯属意外,比如因为皇帝要吃仙丹,炼丹炉就要天天炼丹,突然一次的爆炸使得人们发明了火药。试想如果当年在发明火药后,就乘胜追击搞研发,也许早在宋朝就有了大炮这类武器了,但并没有人想过把火药运用到战争。原因就在于:人类不相信科技能够解决问题。不相信武器的进步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人类只相信,所有的答案都在过去。他们从意识上就切断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

在科技革命这章,赫拉利教授提到了荷兰的海航探险,这让我想起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时间早于欧洲,规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就没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改变?因为他不会对当时的人类社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进步,这种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欲望,以及对未来的坚信程度太低了、太渺小了。这不就是一种无知吗?

再看科技革命中的欧洲,他们有着最基本的心态,就是承认无知,殖民者所作出的行为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相比于殖民者以掠夺为目标,如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则是以科学勘测为目标,而这些勘测又使得整个人类社会大步向前。所以,只有每一个人都建立起这种认知——相信科技,相信未来更美好,我们整个现代经济体系、现代科研才有可能构建在这种认知之上。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我们才有可能花未来的钱,才会有真正的银行,会有整个风险投资,才使得创业者大批涌现。

另外,这本书重新激发了我对“知行”的思考,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知易行难”,但事实上是“知难行易”、“知行合一”是很难的,很多时候,如果你能解决好了“知”,极大程度上也就解决好“行”的问题。在我看来,认知才是最大的壁垒,不单是自己的壁垒,也是别人的壁垒,还是我们最大的武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比“行”要重要得多。比如,马克思从没接触过一个士兵,就靠写了一本资本论和共产主义,极大改变了全球的面貌;比如,正因为Uber相信共享这件事,才能在没有一辆汽车的情况下,改变了全球出租车产业;再比如,互联网也是在没有任何壁垒的情况下,因为认知的不同,改变了全行业。这就是认知的力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比“行”要重要得多。

读完《时间简史》,我觉得,虽然赫拉利教授将整个发展历程分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技革命四个层次,但本质上就是我们在认知上的不断升级,一场永无休止的认知,先要承认和发现自己的无知,然后再不断探索和建立对世界的新的认知。

 

【结束语】

书的最后,赫拉利教授对人类未来的走向、未来的数字物种表达了隐隐的担忧,他在结尾写道: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们的走向。既然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自己的欲望,或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就如同我选择《人类简史》这本书来阅读,通过了解这个历史过程,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我们想象,因为可能我们在接近下一个奇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