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九十九期 ]万卷经纶落笔训格之言,一生智慧突破思维之限——读《随机生存的智慧》有感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11-27 15:50:51   

引言

       前段时间,看了前辈李浩同志的《黑天鹅》、《灰犀牛》两篇读书报告,加之听过他的分享讲解之后,对《黑天鹅》的兴趣更添一分。上网搜索发现,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先是以《黑天鹅》和《随机致富的傻瓜》一鸣惊人,紧接着发表了《随机生存的智慧》和《反脆弱》等一系列著作。在我一口气买了三本后,先读了一遍《黑天鹅》,紧接着拿起了《随机生存的智慧》(以下简称《随机》)。《随机》比较特殊,并不是一本长篇论述的书,而是一本格言集,它还有个副标题叫《黑天鹅语录》。因此,《随机》既是对《黑天鹅》的补充,也是以最清晰、直接的方式展示出塔勒布的思维。

一个不像天才的天才


      了解《随机》的内容之前,依照惯例,我还是从作者的生平说起。下面我总结一下,我查阅到的塔勒布的个人信息。黎巴嫩名门之后,政治和学术世家出生的公子;一流的学习能力,痴迷世界各地的古典著作,数理统计及金融方面知识全部自学成才,哲学、文学和金融方面均达到教授级别;精通至少5国语言(法、英、阿拉伯、西班牙、意大利),能翻译至少4种古语(古希腊语、古拉丁语、亚拉姆语、古希伯来语);阅读狂人,13岁至今每周阅读各类书籍30-60小时极其出色且不按套路出牌的交易员,27岁便实现财务自由,各时期大崩盘前都赚了大钱;禁食主张者,他经常在大吃一顿后很多天处于禁食状态,且不喝除了水、咖啡、酒以外的饮料;狂热的古典价值的推崇者,他认为现代人很容易被纷纷扰扰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极力在书中凸显古典思想的好处;一介狂人,世界上他不喜欢的人比喜欢的多太多,只有他不想喷的人,没有他喷不了的。

       其实塔勒布不是那种一出生就智商超群的人,但他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身上有着符合天才的所有特质——勤奋、热爱、疯狂、不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求知。求知促使他不断学习,不断高强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深入思索。天才往往都是越求知越发现面临的任务越复杂且越重要。此外,天才们都是布道者,他们传播自己的想法,传播自己的理论,希望对世人造成一点影响。但是必须提醒各位,塔勒布的观点有的过于偏激和辛辣,在读他的书时,一定得保持自己思考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随机》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叫“The Bed of Procrustes”,翻译过来就是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这本新时代的格言书的中心思想就藏在普罗克拉斯提斯的故事中。

       

 话说,希腊神话中记载,一个叫做阿第卡的克雷达勒斯的地方,住着位叫达玛斯忒斯(此人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的庄园主。表面上他是和蔼可亲的善人,实则是个开黑店的。但凡有旅人路过他家,他便热情邀请旅人来家里享用大餐。酒足饭饱后,极力邀请客人留宿。待到将客人带进客房时,他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客房里放着一张床,如果客人的身材太高,睡不下,达玛斯忒斯就会砍断一截客人的腿;如果客人身材太矮,他就把客人的身体拉长至跟刚好能睡下。无论怎样,这个强迫症患者必须要求客人的身材完完全全地符合他的床的大小。久而久之,他就有了“普罗克拉斯提斯”(铁床贼/拉伸者)的绰号。

好景不长,有一位大英雄——忒休斯经过达玛斯忒斯门前,照例大英雄受到了热情款待。当夜幕降临,达玛斯忒斯还想故技重施时,他却被忒休斯制服了。当达马斯忒斯躺在他制裁别人的床上时,发现由于太高,多出一颗头的长度,为了能达到最适当的尺寸,忒休斯毫不犹豫地斩下了他的头颅。


简单概括,这是一个“削足适履”的故事。在看过之后后,想必诸位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如果没有,那么请先思考一下,然后再看下面的内容。

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收各种各样的讯息,但面对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的事或物时,往往我们的解决方法正如“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一样,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拉伸”或“压缩”,强迫它们符合世俗的、预设的、人为制定的观念、门类和套路。因为我们的思维需要减少信息量,所以我们更愿意将事物硬塞进已知框架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上,而非先不对这样的事物进行分类,让我们的框架具有弹性。

我们的思维不善于处理不确定的内容,而是很容易受到表面上的具体意象影响,导致我们产生对抽象内容的不屑。思维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自我欺骗工具,因为它生来就不适合处理复杂性和非线性的不确定性。塔勒布认为,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多的错觉;由于现代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虚假模式的速度越来越快。充满信息的现实世界是混乱的、随机的、复杂的,而我们对事物的直觉或反应则是简单的。结果是,我们的精神架构越来越跟不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于是乎,塔勒布写了这么一本格言集,每一条格言都是独立的,但其内容都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思想——面对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是怎样应对,应该怎样应对。


格言是思考的催化剂


相比于其他的文学和艺术形式,格言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可以说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它们往往展现了作者把强有力的观点压缩到寥寥几句话中的能力,甚至是带着一点点炫耀的意思。

有些格言非常平淡,内容包含了人们曾经考虑过得重要真理;有些格言讨人喜欢,其中的内容人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会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原来是这样啊”的感慨;然而,最棒的格言是这样的:设想一下,其中的内容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并且需要反复读好几次才能意识到其中包含的重要真理。

我们不要片面地认为简短的格言不值一读。格言其实能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每次只读一点点,因为每一句格言都是一段完整的、独立的叙述。而且,格言一旦解释清楚就丧失了魅力。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人生经历、思维能力都不一样,读罢同样一句格言,感触和感悟是不一样的。塔勒布将他的格言分成二十类,涵盖了人生,爱情,伦理,社会,经济各方面。一部分格言是我比较赞同,且认为有价值的;另一部分在我看来则是对现代社会、网络世界、经济学的抨击,属于“有道理的骂街”。

因此,接下来我要谈的仅仅是我对《随机》中一小部分格言的看法,这是主观的,也不是彻彻底底的解析。诸位若要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一遍《随机》,因为塔勒布曾说:“书呆子就是一个要求你解释格言的人。”


把观察不到的东西当成不存在,这是近来开始流行的一种疾病。


现在我们越来越相信所看到的一切,仅仅通过视觉这一项标准去做出判断。眼见不见得一定为实,视觉还存在着盲点。又比如,明明“黑天鹅”是存在的,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我们不愿意相信。


还没有被凡俗玷染的传媒就只剩下书籍了,你看到的其他传媒都试图通过广告来操控你。


塔勒布虽然崇尚传统生活,鄙视现代科学,以及科学对现代生活造成的改变,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书本会改变我们的思想,但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是能拥有独立思考的,不像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介时,我们是被动接收信息的,一不留神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所以,拥有一本书并不会彰显出人性的弱点,不会迎合我们的表现欲,让我们显得高人一等;书籍之外的商业运作才会腐蚀我们。


 成功就是中年时成为你在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个人,别的都是失控导致的结果。


社交媒体上流行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个“少年”不会带着那些无知、幼稚和叛逆,而是我们还怀着少年时期最纯真的那颗“为梦执著”的心。我不确定我中年时,是否是成功的,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让人生轨迹偏离我心中的轨道。


年长的人最美丽的时候,是他们拥有了年轻人所缺乏的东西的时候:雍容,剥削,智慧,经验,以及波澜不惊的平静。


长者可能是社会和家庭中影响年轻人最多的一个群体。一直以来,我非常不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这句话。我尊敬的是睿智的、平和的、传递正能量的老人,而不是那些不讲理的、丑陋的、倚老卖老的“坏老人”和“老坏人”;我爱护的是懂礼貌、积极乐观、纯真可爱的小朋友,而不是那些娇生惯养、不懂尊重、诉诸校园暴力的熊孩子。岁月流逝,我们每个人都会失去很多,有的人随波逐流,年轻时缺的东西依然是一片空白有的人则相应的也会得到很多。老实说,我当过“熊孩子”,所以一直在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成为“熊老人”。


人们总喜欢关注“榜样”,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反榜样”——你长大后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于我而言,我也推崇关注“反榜样”。美好的事物我们从小到大看到了太多,以至于麻木,反而会引起负面情绪。“反榜样”身上那些我排斥和厌恶的特质,才是令我格外关注,并激起做出改变的动力。


只有在近代,“努力”才变成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而不是一件因为缺乏天赋、才能和气度才不得不做的、可耻的事情。


 网络节目《奇葩说》里有一期辩论过一个主题——“你真的很努力了”,这是否是一句好话。“努力”就是好的,毋庸置疑。“努力”是一个从想法到行到到结果的过程,且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过程。智商超过200的人类少之又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拥有的是点滴成大海的力量。哪怕这个力量一开始是微弱的,不值一提的,但总有一天会成为闪耀的光。


我靠自己学会的东西,到现在还记得。


那些我热爱的,熟知的,牢记的,都是自己体验过得到的,已经成为了烙印。我喜欢的这个世界,不是在别人口中的描述的,是我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主动得来的知识远比被动得来的深刻,就像婴儿时期摔过跤,才忘不掉路该怎么走。


知识是递减的,不是递增的;是我们减掉的内容(什么行不通,什么不该做),不是我们增加的内容(某人告诉我们什么该做)。


 从我们出生到死亡,获得的知识的确是递减的,但这不意味着在某一领域中的递减。举个例子:中学时我们都会学数理化,除去一些专业人士,大部分人在工作后这些知识都用不着了,反而社会和工作中学到的会越来越多。其实,塔勒布还有另一层意思:汲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试验,若试验的最终结果是别人告诉你的,那么这结果永远不会是属于你的。


你想做自己,表现出独特性;群体(学校,规矩,工作,科技)则想让你做大众的一分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哪怕得为此把你阉掉。


 其实我从未想在群体中为变得跟大家一样而磨去自己的特性。在群体中丧失个性,意味着你不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思想,集体中不会再有不一样的声音。从而当群体出现危机时,“集体的智慧”是否能派上用场就要打个问号。群体就像是“普洛克拉斯提斯之床”,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按照一个模式去行事,将这种模式培养成我们的本能。这不是好的群体,好的群体是既统一又独立的。我们可以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但每个人必须牢牢抓住那个只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所谓的“风险”,我称之为机遇;他们所谓的“低风险”机遇,我称之为愚人的问题。


首先,“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其次,所谓“低风险”机遇是在自欺欺人。“风险”是带着一种魔力的刺激,吸引我们面对它、选择应对它,因为如果选择担一份风险,也意味着选择了一份同等的机遇。当然,这也取决于你个人如何看待“风险”,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究竟怎么样。塔勒布的观点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应对风险,更确切的说法是他在教我们如何用“开放的视角看风险”。对待风险时,大部分情况都会经历“漠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驾驭风险”的过程。因为,在当今世界完全“未知”的风险几乎不存在了,哪怕是如“黑天鹅”般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也只是因为我们不重视而没有意识到它的后果。


一个好的敌人,比最有价值的追求者更加忠诚,更加容易预料,并且对聪明人来说也更加有用。


想想看,我们是否会有意识地对身边的对手或敌人关注更多?敌人的存在,让我能发现自己更多的弱点和缺陷,为了不被轻易击败,我要做的就是“知己知彼”。此外,愚笨的人回避敌人,聪明的人想方设法战胜敌人。

结语

       塔勒布的所有作品在主题上普遍关注人类知识的局限,以及人们在跟自己视野范围之外的事物(未知的,隐藏着的事物)打交道时,会犯下的令人着迷和没那么令人着迷的错误与偏见。他的古典价值观趋势他强调博学、优雅和勇气的重要性,反对现代社会的虚伪、庸俗和书呆子气。

他的格言,可能在文学性上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他曾说:“如果你能让自己彻底摆脱所有的限制,所有的想法,所有让你精疲力竭的工作,所有的努力,那么现实中原本隐藏的元素就会变得十分明显,你从未意识到的奥秘就会展现在你眼前。”

若读过我这篇,诸位也对塔勒布产生了兴趣。我的建议是,可以先从《随机》开始阅读,由浅入深,再看塔勒布的其他著作。一来是格言短小精悍,易于理解,但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空间;二来,《随机》只是初探了塔勒布的思想,更深入的探讨在《黑天鹅》等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