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九十六期 ] 新视角、新理念、新思路 ——聆听李院长讲座有感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11-19 19:07:10   

记得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每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都尽量去参加。因为开讲的人,总会是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或是很有学问,又或者具有个人魅力。所谓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才是一个人进步的捷径。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讲座乎?而且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个人所获得信息总是有限的,那么听讲座就成了获取时下最新前沿知识的好办法。哪怕是去听听大师们讲述的经历、观点,又或者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场面控制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这次去同煤集团聆听了华廷金融研究院(中国香港)院长李燕生做的《资本金融与同煤集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专题讲座,深受启发,获益良多,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首先,从整体的讲课内容来看,非常有逻辑性。整个内容共分为7章,从为什么选择《资本金融与同煤集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个主旨题目为引,对今天的演讲定下主基调。然后由宏观到微观,从宏观经济形势,到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再到企业肩负的责任,以及借鉴其他同类企业实践的成功经验。层层递进,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把同煤集团的内外部形势娓娓道来,剖析的分外清楚。就算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煤炭行业和同煤集团的人来说,听完上述几章内容,也会对同煤集团有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是资本金融的概念介绍,让大家对资本金融有初步的了解。前面所有的章节构成了对主旨题目的完美铺垫,核心内容顺理成章跃然纸上,毫无突兀,使听的人非常舒服,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讲授人所要传达的观点。有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感觉。



独特的视角、创新的理念



上文说了从整体来看,文章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让人不禁愉悦。再从具体内容来看,更是干货多多,发人深思。

独特的“三大资本”和“四大杠杆”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听完以后,这些概念都是基础性的,而且都是为人所熟知的。但是由独特的视角、从全新的理念出发,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在阐述大同煤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时,众人皆知是要走整体上市的路子。但是为什么要整体上市,普遍的回答是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效率等等大家都知道的理由。绝对没有人会从增加“核心资本”的角度去阐述整体上市的理由,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

又如在讲述为什么要培育更多企业上市的时候,并不是传统的介绍上市有诸多的好处,所以要上市。而是从必须具备投行思维价值的角度切入,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放大、价值优化的投行思维逻辑来解释为什么要上市。这也是一种创新。

想想也是,创新的重点是在于“创”而不是在于“新”,尽管它含有“新”的成分,是某种程度的新,但是,就不能老树发新芽吗?所以创新或许并不意味着新潮,并不一定是非要用高大上的AI、VR等前沿科技,而是在于创造,用既有的知识,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想法或新服务,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

餐饮业这个发展了几千年的古老行业,如何去创新?享有“火锅界的杠把子”之称的海底捞会给你答案。做到极致的“变态”的服务就是他们的创新;零售业这种传统的行业又有什么可以去创新的?连沃尔玛都忌惮的竞争对手COSTCO(好市多)那种独一无二的低价模式才能称之为创新;调味品行业亦是正宗传统行业,如何在营销上创新?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的营销口号构建全球化销售网络的老干妈能告诉你如何做到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想他人不敢想,想他人不能想,并使之成为现实,这就是创新。

这让我又想到了咱们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上海自贸区在创新方面的差距。虽然山西综改区比上海自贸区早成立3年,但是步伐就远远落后于别人。最近上海自贸区准备再度扩容,开启4.0时代。不管是1.0时代的负面清单,还是2.0时代的“放管服”等制度,都是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大胆尝试,都是智慧的创新,并且早已推广至全国。而山西仍在小打小闹,没有创新精神,不敢大胆尝试,可能连1.0时代也没有走完,所以也难以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经验。



多学、多思是永不落幕的话题



如果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什么又是创新的根本动力呢?我想那一定是学习、思考。所以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李院长再一次提到了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主动性,多看书,多研究,多分析案例,多探究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话题。

创新既简单又不简单,如何想到他人想不到的,我认为大部分是由平常的学习、思考所储备的知识所决定的。李院长为什么能用大家所熟知的概念总结出全新的话题,为什么能从独特的视角去分析看待问题?这些无不是平常学习、思考的结果。学习——思考——创新是一个循环。学习是基础,思考是桥梁,创新是运用。只有善于学习和思考,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使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具备独特的竞争力。

再联想到当今社会,人云亦云可以说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大家不再热衷学习,更多是流于形式;大家不再热爱思考,更多是充当附和者。哪怕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实际中,许多人却甘愿放弃自己的权利,或是沉默,或是附和。就像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一共就经历了三段完全不同的舆论。从对私家车女司机不堪入目的谩骂开始,随后转向批斗公交司机的各种不是,最终官方答复出来以后,才知道罪魁祸首是一名中国大妈。大家乐于以讹传讹,喜欢人云亦云,其实这一切都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探究真相的勇气所造成的。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特有的一窝蜂政策和性情决定了如今产能过剩的严重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同质化竞争如何脱颖而出? 虽然很多固定的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各行各业相对饱和,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企业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光。不然只能是同质化竞争,而做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切都源于学习与思考。

时下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使得去煤化不绝于耳,也就使得供给侧改革仅仅流于数量的减少而已,而不是质上的改变。11月1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发布第二批“回头看”典型案例,点名批评太原市禁煤“一刀切”使群众挨冻的错误做法。甚至有官员说出“只要煤不拉进来,不管你烧什么都行,只要不烧煤就行”的谬论。这就是典型的不善于学习,对中央政策流于形式的学习,不善于思考,人云亦云的作法。但真正的专家却能从学习和思考中抓住政策的实质,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供给侧改革改的是提供什么质量的产品,而不是什么样的产品。就像煤炭,如果是清洁高效的,仍然是政策允许提供的产品。好的企业如陕西煤业已经在提供高效清洁煤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差的企业还在纠结中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