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华廷新闻
- 员工动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局”一词普遍被人们提及,最近两年更是红遍网络。身边的人也时常把“格局”挂嘴边。各种励志综艺节目、心灵鸡汤书籍都离不开讲述“格局”二字。
最近,老师送了我一本书,台湾作家何权锋所写的《格局》。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是一本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就是把各种老生常谈的名人励志故事汇总起来,说一些待人处事的大道理,对格局也没有进行高大上的解释,好像和书名《格局》没有半毛钱关系。看完之后,再回过头仔细想想,好像又是那么回事。“格局”并不一定是非要请上一大堆具有各种高大上头衔的专家,坐在奢华的五星级酒店会议大厅,讨论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探讨着财政与货币政策要如何协调、分析产业并购要如何布局等等。本书或许只是想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故事,告诉我们格局不一定非是高大上的事情,它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我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体现。我们的格局,就是在一个个决定,一个个行为中塑造出来的。作者更像是一个禅师,一个智者,安静的的讲述着一些事情,你懂了就悟了,悟了就豁然开朗了,或许你看到的世界就会不一样了。
那么到底何谓“格局”?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结局”?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具有“大格局”的人?看完本书,说一说我对“格局”的一些心得体会。
何谓“格局”
中国人喜欢给所有的名词下定义,然后从定义中却理解这个名词。百度了一下,所谓“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
“局”可以看作是一个四维的容器,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所以这个容器应该尽量的大;而“格”代表我们的认知程度,应该要尽量的有深度、有内涵,更加精细化。世上的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见过的世面不一样、经历过的事情不同,使得大家即便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认知范围的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注定不一样。
你能烙多大的饼,要看你有多大的锅;榕树能不能长大,要看它长在花盆里还是大地上;人往往很难突破现状,不是实力问题,而是被内心默认的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局限了。不管是锅,花盆,还是门槛,或是其他种种,都可以看作是格局。
亦或像书里所说的,“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赢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
诺贝尔之所以至今仍然为世人所知,不仅仅因为他是发明家,发明了炸药,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更是因为他心系整个人类,用自己几乎所有的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经济学以及和平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这种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以人类的至高利益为出发点的格局观,注定了哪怕再过上百年,仍然在每年颁奖典礼上,我们都会想起这位“炸药之父”。
所以何谓“格局”,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它是烙饼的锅,它是种树的盆,它是人的思想、眼光、胸怀等等的内在布局。庄子的格局或许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霍去病的格局或许就是“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陈涉的格局或许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格局决定结局
人为什么要有格局,特别对于想做大事的人来说,为什么必须先拥有一个大的格局。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不可思议。
一个人生下来,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许多局限。这个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于丹曾说:“成长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人生如棋局,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必须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掌控了局势,也就决定了你的结局。
我们是做资本金融的,经常会去某些企业调研,看其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在去山西某县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这里的企业主很多声称不差钱,对上市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兴趣,观念比较落后,觉得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挺好,上市会让其他人来分享利润,诸如此类的想法。或许在那么一个小县城里,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很成功了,每年几百万,上千万的利润足够他们活的很滋润了,守着自己的小蛋糕就能吃饱了。但这也意味着他们也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有进步了,企业主的格局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企业已经顶住天花板了。
为什么小企业往往声称不差钱,而越大的企业反而想着如何去融资呢?为什么落后地区的企业家往往眼比天高,而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往往更显谦虚谨慎呢?这不就是格局所决定的结局么。小企业,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往往受思想、眼界等等因素束缚,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井口那么大的天。
而具有大格局的企业家甚至都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跳出中国的范围,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企业的发展,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
在当今这个多元时代,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同一地区,或是其他省份的竞争与挑战,更多的是面临来自世界各国优秀企业的挑战,所以必须具备更加宽度和深度的视野。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甚至对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也要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把握。这样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或是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刻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最近举国专注的“疫苗造假”事件,把上市公司长生生物推向了风口浪尖。众所周知,接种疫苗这东西绝对是关乎一个民族人民身体健康、预防各种严重疾病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人民日报直接点名痛批,“连狂犬疫苗也敢造假,既胆大包天,又伤天害理”。甚至惊动在国外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都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性质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这就是这家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格局,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挣钱,造假、卖假,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这样的格局注定了这家企业和企业领导人未来的结局,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领导人也面临着牢狱之灾。
说到药就不得不说这几天新出现的一个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绝对是小人物的大格局之作。并且由于这部电影引发舆论热议,受到国家总理高度重视,并由此作出重要批示,这样的事件更是少之又少。
这部电影的焦点全在一群患有穷病的小人物身上,他们身处社会边缘,现实的各种苦难能使得他们最大化的感知到人情冷暖,也更能在他们身上凝聚出人情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人性最本质的善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电影中用小人物的事件抨击了既定的不公的社会制度,也让人们不断的去思考法和情的天平究竟该如何倾斜。这部电影的原型人物“陆勇”说过:“我的价值不在于帮了一个群体,我没有那么大能量,更大的在于是一个契机,引起社会的关注,然后医改往前走了很大一步。”一个小人物的大格局愣是让整个国家医疗体系前进了一大步。虽然他的代购药物行为不合法,但最终被免于起诉,无罪释放。
所以说,格局决定结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利别人,最终也会利己;总是想着损人利己,最终将害人害己。
大格局的养成
既然格局决定了结局,那么我们想要收获好的结局,必然要先形成自己内心的大格局。
如何养成自己的大格局,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以其说是方法,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对人生的修炼。就如玩游戏一样,你要不停的提升你的力量、智力、耐力、敏捷力……各个方面,最后才能形成一个高战斗力的你。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炼。
1. 读书提升思想高度
曾国藩这么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并思考,是一个人格局的基础。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滋养,思想与精神上的获得与满足,无形无质,但会滋养我们的灵魂,潜移默化,最终沉淀成智慧和情感。
读书也是修行。我们不但要愿意读书,还要学会会读书。像朱熹所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一步步来,读熟之后再认真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读书,提升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境界。
喜欢阅读的人,喜欢思考的人,往往思想是深邃的,谈吐是睿智的,格局自然会放大。
当然,读书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越牛的人往往越爱读书。所有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坚持读、坚持思考。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论述。
2. 见识提升眼界宽度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读书提升了我们内涵,而见识能提升我们的眼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有见识过,你的认知将会有盲区,会限制你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会局限你的格局。
庄子在《外篇·秋水》中这样写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蛙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如何能想象大海的广袤;夏虫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如何能体会冰雪的世界;见识浅陋的人眼界受着教育程度的限制,如何能谈论大道理。
不知道80后的朋友们还记不记得“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一句话。这是小时候一大美好回忆,每周末就等着《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的播出,周游全球,深入旅行,为我们展示各地风土人情,虽不一而足,但让我大开眼界,真正沉醉其中。其中最后一个环节会拿出当地某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很新奇的事物让观众猜是什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非常喜欢这个环节,由于见识太少,认知不足,当然猜不中,往往还会认为答案太匪夷所思,完全超乎想象。这就是见识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为什么大家都会去大城市上学、买房、工作等,或者现在由于物质条件更好了,更多的人愿意出国去生活或旅游。这都是为了增加见识,拓宽我们的眼界。大城市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能使我们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更多新鲜的事物,可以让我们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出国旅游,能让我们见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能够打破我们固有的格局,刷新我们的认知。见识多了,自然心胸就会变得豁达,视野就会变得宽广,对很多事情就有会更多的看法,将会对我们的格局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人生经历磨练格局广度
格局不是一出生就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化的。经历得越多,或是说阅历越丰富,才能使得自身格局逐渐变大。当我们还是小孩儿的时候,我们的格局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或许这时候还不能称之为格局;当我们上学了,虽然大部分人做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格局,但是我们知道要努力读书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当我们成家立业了,我们会全心呵护家人,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当我们创业当老板了,我们又承担了手下几十号上百号员工的生计,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就这样,一步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我们的格局或许就会逐渐变大。
《我不是药神》徐峥所饰演的“程勇”,只是一个交不起房租的卖保健品的商贩,每天想着就是养家糊口,没钱也会为儿子买昂贵的球鞋,没钱也会照顾自己生病在床的父亲。当“程勇”初次去印度代购药品,和外商对话中所说“我不是什么救世主,我只是为了钱”可以看出他的格局仅仅是为了赚钱,对于其他人的死活并不关心。到了后来,当“程勇”去参加好友“吕受益”葬礼的时候,从一群癌症患者中间走过的时候,他明悟了,他的格局突然放大了。他知道赚再多的钱也救不回自己的好友,但是他身边还有很多正在等待着被救的人,而他有能力去拯救他们。“程勇”彻底蜕变了,哪怕是冒着牢狱之灾,哪怕是每个月倒贴几十万,也要去买药来拯救更多病人。“程勇”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影响了他的格局变化,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
结语
以上。作为一名研究员,或者是作为一名学习者,或许最怕的也是格局太小,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努力。或许有大格局才会有大努力,希望能建立自己的格局体系。
当面对金钱时,能做到“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面对权势时,能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最终或许我们能做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