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六十一期 ] 极度开放吧!大脑!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06-11 10:27:57   

一、引言

《原则》这类书很难对它的类型下定义,它不是理论书,不是工具书,也不是纯粹的传记,而我个人将《原则》定义为“信息书”。信息书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否是有价值的,则需要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读者来自行判断。人类的大脑是处理信息最多、最快的单位,但神奇的是,每个人因个体的差异性会有不同的信息处理、运算方式。因此Ray Dalio将自己的理念以文字信息的形式传递出去,我们接受后经过二次处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的信息。《原则》这种书最大的用处是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通过作者的思想,引发自己的思考,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这篇学习园地从内容上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一些有关我对Ray Dalio和原则体系下的桥水公司的看法,第二部分是我对第三条生活原则——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的解读,第三部分是分享切合我自身情况的原则。我始终认为在涉及到哲学、思想意识、行为逻辑等因素的书籍中,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只要有足够的客观证据和清晰的主观逻辑,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解读都是合理的。因此,我认为这篇融入了很多我个人色彩的《原则》解读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的思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希望诸君在读完《原则》后,也能写下心得体悟,与身边的人分享交流。


二、我眼中的Ray Dalio和桥水公司

1.Ray Dalio对我的启示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西方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人的传记会更多的“去圣人化”。人物传记是拉近“圣人”和“凡人”距离的媒介,而不是宣扬“圣人”丰功伟绩的流水账,所以我认为好的传记是要让读者看到“圣人”更多“凡人”的特质,从“圣人”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等方面引发与自身情况的共鸣。Dalio在我看来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大亨,更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大家,所以他的故事一下子就能吸引人。

  • 生活就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原则》的第一部分是Dalio的生平,他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套用到《千面英雄》中的“英雄之旅”公式(Hero’s Journey Theory)。通过描述自己的七段冒险旅程,为“Dalio英雄”的事迹增添了一份史诗感和趣味性。《千面英雄》在《原则》中有介绍,我不再赘述。这本书整体晦涩难懂,文字诘诎聱牙,但一点也不影响它成为一部伟大的旷世巨作。《千面英雄》的精髓在从数百位神话中的英雄故事总结出“英雄之旅”公式,这套公式不仅在心理学上解释了人们为何对英雄狂热,还对魔幻小说、影视剧与游戏剧本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我了解到这本书就是因为游戏。

我经常把生活想象成一部角色扮演游戏,从出生开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好比是“副本”或“关卡”,随着自己的等级不断提高,攻关的难度会越来越高,奖励也是越来越好。在游戏中,最享受的不是通关后的畅快,而是从LV 1一路努力到LV 99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原则》和《千面英雄》提到的“英雄之旅”给我最大启发是:我们需要英雄情怀,并且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英雄之路必定布满荆棘,利用好自己和身边的资源去突破艰难险阻。在获得成功后,重要的不是忘乎所以或深藏功与名,重新审视自己,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更多人才是关键。要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当遇到瓶颈的时候,不妨稍作停歇,思考一下自己目前处在“英雄之路”的哪个阶段,重新找到目标的方向,继续前行。

  •  兴趣是最好的出发点

成功人士的经历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国外的Ray Dalio, Bill Gates, Steve Jobs到中国的马云、马化腾,他们无一例外都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们甚至是“离经叛道”的代表。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们跳出规则桎梏、自由洒脱的一面,更应该追溯他们成功的源头。对比之后不难发现,他们的奋斗的出发点都是兴趣。兴趣好比是一颗种子,在不断努力下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如下图所示)。

 

拿Dalio来举例:小时候的他因炒股小赚一笔,从而对股市产生兴趣。兴趣带动热情,他开始研究公司年报,后来到哈佛商学院深造,不断汲取深度知识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创办桥水之后,业务拓展逐渐复杂,掌握的技能在增多,对经济与市场有了更高的认识,也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可以说,正是因为Dalio因兴趣而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换来了现在的财富与成就。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这句话的观点是“先行而后知,知后再而行”,这明确地点出了Ray Dalio这一类人的特点,他们都不是理论派,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真知。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中写道:“富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此外,《墨辩》中有三种知识:一是亲身得来的亲知,二是从旁人、师友、书本中得来的闻知,三是推想出来的说知。闻知和说知固然重要,但亲知才是一切知识的根本,是让其他两种知识发挥效力的源泉。

回看Ray Dalio,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实践度过的。作为一个不擅长机械记忆,不喜欢老实上学的人,他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亲知是多么可贵。包括他决定撰写《原则》,一方面希望将自己的亲知传递给更多人,另一方面也是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Dalio的做法对我影响颇大,因为我以前是坚信“知是行之始”、“先知而后行”的。我认为理论是实践的核心,依靠理论能使实践增加可行性,而脱开理论的实践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就像没有龙骨的船只。现在我发现了这种做法的弊端,如果一直过分依赖理论,反而会被牵着鼻子走。一来不是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有据可依,二来长此以往,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会逐渐丧失。读千遍,说百遍,都不如做一遍。尤其现在研究院是以服务企业为主,我不能只停留在对理论的深层挖掘,更应该放眼于为企业服务的具体事务上。

2.我对桥水公司的看法

“桥水是一个人们通过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来取得卓越成就的社区(Community)。”这句话是桥水官网首页的第一句话,十分醒目。“Community”译为社区,社区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之一,在Dalio生活的上世纪60至80年代发展到顶峰,著名的“嬉皮士运动”和“黑人民权运动”就是由区域性社区运动发展成全民的社会运动。社区文化强调人与人建立强烈的羁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所以打造优秀的社区文化不仅是桥水实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更是美国现代社会的同一价值观。

桥水的“生态系统”(下图)由Dalio一手打造,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可以说现在的桥水无论在业界还是全世界的公司中实属天下独一份。一家仅有千名员工,却能创造每年12-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客户群体遍布全球的公司,其业务能力毋庸置疑。如此成就的根本原因离不开Dalio的原则,这些看起来很乌托邦式的原则,在Dalio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好地执行。

  

我额外查了一些有关桥水的资料,将桥水的几个特色列举一下,顺便谈谈我的看法。

  • “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

与其他世界知名公司不同的是,桥水的总部并没有设立在高楼耸立的大都市,而是建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Westport小镇。这座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镇却常年被评为“全美十大最富有城镇”和“全美最挣钱的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超过20万美元,平均房价120万美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桥水从纽约迁至Westport,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收入水平。但是“与世隔绝”这种说法又从何而来呢?请看下图

 

可以直观地看到,桥水建在湖畔的树林之中,四周除了它没有其他建筑物。据网上评论称,桥水总部隐蔽性极高,本就是由一幢大农场改建的总部,其所在位置本就人烟稀少,可谓“身处桃花源,心在华尔街”,所以也不难理解国外媒体形容桥水总部为“隔绝(Isolated)的总部”了。

 

(桥水总部近景)

优良的工作环境既能体现公司文化,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世界知名公司纷纷在办公楼和办公空间的设计上花费很多心思,比如以“享乐主义”著称的Google,其在世界各地的办公楼都各具特色,宗旨是“有趣+娱乐+工作”,让员工能轻松愉快地工作。Dalio不止一次提到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他将桥水建立在远离尘嚣的大自然中,才是帮助员工放松心情、返璞归真,从而激发更好的化学反应的关键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着“下楼就是河”的优越条件,桥水自2004年发起了一项“The Scrum”的活动。这项活动是以竞赛的形式围绕总部规定路线,让超过100名的员工以游泳、跑步、划船、骑车等方式冲过终点,参与者都有奖励,结束后会开宴会,这项活动一直保持至今。

  • 精英主义

在中文版的《原则》中,我对将“Idea Meritocracy”译作“创意择优”抱有异议。“Idea Meritocracy”是Dalio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原则理念时最常用的词,“Idea”是想法、创意,“Meritocracy”是精英主义。“创意择优”这一翻译没有错误,反而更具普适性,能套用到各种机构中。但是对于桥水来说,我更倾向于译作“想法精英主义”,两者的区别是后者突出了“精英属性”。所以这个词之于桥水的合理解释是,先有一批精英,由精英创造想法。桥水本身就是一家精英组成的公司。Ray Dalio以及其他公司高层属于绝对的精英人士,员工也多是常春藤名校出身。其次,桥水的主要服务对象机构投资者(国内外政府、养老基金及中央银行等),这意味着桥水的服务质量必须很高的水准,高质量的服务也需要高质量的团队。最后,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桥水一直是多种创新投资策略的先锋者,根据对市场和经济形势的预判和分析,开发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投资工具。这绝对不是仅仅依靠“创意”便能完成的事。当然,无论怎么翻译,“Idea Meritocracy”都是一套非常实用的决策系统,只不过在桥水内部门槛较高而已。

  • 对“原则”的两极化评价

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喜欢,更何况一家公司。了解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员工评价是一项重要参考标准。通过浏览一些国外招聘和评价企业的网站,我找到了一些来自桥水前员工的评论,这些评论的员工基本都在桥水工作了一年或以上。桥水的好评率和推荐率平均为60%,其他知名对冲基金公司(如Man Group,Paulson Co等)这一数值均在70%以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人们看待桥水的“原则文化”呈明显地两极化。

正面的评价有:1)身边围绕着聪明、真诚和出色的同事;2)随时都能分享观点,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做事方法;3)与领导层交流毫无障碍;4)所有人都是当面解决问题,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背后议论;5)对认识自己、升华思想、解决问题、未来职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负面的评价有:1)不同意“人必须经历众多痛苦后才能进步”的说法,这对所有人来说并不实际;2)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淘汰率极高;3)极度透明的工作环境,使你的弱点和错误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这让一部分感性的人十分不适;4)进入桥水之前,一定要确定自己有颗强大的心脏能接受“毫无遮掩、非常直白”的说话方式。

从上面可以看出,负面评价的来源一是人们对压力和痛苦的承受能力不同导致一些员工很排斥“由痛苦引导进步的”理论,二是不适应“极度透明和极度求真”的氛围。Dalio在书中写到会给新员工12-18个月的时间去适应桥水的文化和原则,适应的人自然满心欢喜,立刻融入到桥水的氛围中,不适应的人虽然选择离开,但也多少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新认识。


三、生活原则之三——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五条生活原则之中,我也承认第三条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一方面是它提出的人意识上的障碍太普遍,另一方面是如果不能根据这条重新塑造自己,那其余四条很可能就会成为空谈。Dalio已经将其中的6条中原则和20条小原则详尽地讲解了一遍,下面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

1.认识你的两大障碍

A. 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

人类大脑的意识是自私的,它会将许多“潜在威胁”统统隔绝。虽然它可以被称为“潜意识防卫机制”,但归根结底它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防卫机制”的启动来源于人们害怕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说白了是人都愿意听好话,对待批评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按Dalio的说法,人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在做决策时,人是能切实感知到的”这一事实,要明白人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依靠本能做决定,更多时候是在应用逻辑和推理。

B. “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什么是“两个你”?下面这张图一看就明白了。在以前的美国动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当主人公要作一项重大抉择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一位“小天使”和一位“小恶魔”,这两位不仅与主人公长相一样,还会为主人公提出不同的计策。“小天使”是平和而冷静的,他的主意是理性的、有逻辑的;“小恶魔”是冲动且易怒的,他的主意一般是盲目的、激进的。“天使与恶魔”都是自己,而往往“恶魔”会占据主动权是因为他更符合人们应急式的情绪表达。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一定要时刻感受到“天使”的存在,并扶持他战胜“恶魔”。

C. 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

“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们某些恶劣的天性。”“恶劣的天性”中包含思维盲点障碍,谬误与真理的界限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但对于一些人来说,真理往往与他们自以为正确的想法背道而驰,因此他们依旧盲目地相信主观判断。

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又强烈的恐惧是未知”,对于从未了解过的事物,人们的固有思维是畏惧、敌视和贬低,真正去深入探究的人少之又少。正如一些企业,因为害怕损失利益或心疼耗费人力物力,对改革、创新等活动感到恐慌。明知道停滞不前不是办法,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与时代彻底脱节的后果。

Dalio将自我意识障碍与思维盲点障碍总结为人的致命缺陷,同时也是头脑封闭之人的显著特征。由此,才引出了实现头脑极度开放的方法。

2.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在Dalio的理念中,“头脑极度开放”是实现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必要条件,也是帮助人们做正确决策的重要工具。古往今来,人人都知道“明君”思想开放、虚心纳谏,开启太平盛世;“昏君”迂腐守旧、一意孤行,导致国破家亡。无论是个人、团体、企业还是国家,故步自封是走向“灭亡”的前兆。为了提醒人们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固执坚持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也为了传授人们探析不同观点的方法,Dalio列出7条奉行头脑极度开放的条件:

A.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人总是对自己熟知的事情抱有绝对的自信,从而忽视其他的相关信息,但过分倚仗大脑中储存已久的信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判断。纵使有的人再聪明绝顶,他也不是全知全能。一意孤行,不仅会遗漏沿途的风景,还会被引领到一条荆棘之路上。所以,既要有像屈原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觉悟,也要有孔子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性。

B.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很多人认为“独立思考”就是所有的事都自己做决定(比如青少年叛逆时期的我)。真正的独立思考应该像计算机一样,先从各处搜集信息汇总在一起,再剔除无用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随后根据信息推演各种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做决策一定要避免全凭直觉。

C.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第一次看到这条时,以为是教人“不要脸”。其实Dalio是说不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能完美解决所有事情的“完人”,一人硬撑的情况下,即使殚精竭虑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打破自己的人设,摘掉自己面具,生活会比想象中更有意义。

D. 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我堪称“只产出不吸纳”的代表,我对表达自己的观点永远充满200%的热情,对于别人的见解会下降到50%。没看到这条时,我压根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在暗自惭愧之余,我也从过往的经历中发现了许多因“只产出不吸纳”而造成的很多失误。同时,我更厌恶的是那些“只吸纳不产出”的人。

E.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这条很直白,鼓励人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认为自己的容错率很高,同时要求人们要进行换位思考。最重要的事是一定得把别人的意见、观点、劝诫当回事。

F.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在这个时代,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很多团体和企业如今不是很需要一骑当千、无所不能天才,更需要的是能将所有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的领导者。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像一支足球队,仅凭2、3个明星球员是无法赢下比赛的。切记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路上,你并不是孤军奋战。

G. 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那种做法最合理

Dalio认为“可信”的人有两大特征:1.曾反复地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2.在被问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重复一遍是因为,这两大特征能让人们以最短的时间辨别正在交谈的人是否“可信”。愚蠢的人不会将对谈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迫切向对方灌输自己的思想,强迫对方妥协;聪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是互相尊重,向更好的一方妥协,并且他们不觉得这是“丢人”的事情。

3.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总的来说,Dalio提倡“头脑开放”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一套最优的决策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影响着个体,还会改变个体所处的群体和环境。并且头脑是否“开放”这一特征是在交流中才能真实体现,所以Dalio提出了要人们掌握“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这一技巧。人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理解”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部分,当理解出现偏差,分歧也会随之而来。按照我的理解,这一条原则的关键是要求人们在交换意见或讨论方案时,时刻保持客观理性并进行高质量的思考。经过后天的训练人人都可以做到这点,为此我想到了一种方法——训练批判性思维。

Ø 训练批判性思维

很多人问我:“你留学除了花那么多钱,都学了些啥呀?”每每这种时候,我的回答就是五个字——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国外的教育体制极其重视批判性思维,重视到令我不可思议的地步。我的导师曾对我说:“你可以偷懒翘课,你可以考试不及格,但如果你只是将听到和看到的知识停留在表面认识,没有思考自己的思想,那么你获得再高的学历也是没用的。”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省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作出结论,并且作出明确的判断。它意味着人们反思自己决断或解题的方式;它还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是有意识地指向某种目标,人们的思想和观点不是基于自己的偏好或成见,而是建立在逻辑和可能收集到的真实信息之上。因此训练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既是能汲取先进思想,提高自身创造力的核心工具,也是成为理性研究者的必经之路。

下面我将自己所学、所用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分享给各位: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尝试:

① 拆解复杂的问题,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寻找最直接、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② 学会理性地质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冷静地评估这些观点的真实性、有效性;当你将质疑运用得炉火纯青时,你会发现很多假设都会成为现实。

③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都是积极的倾听者,他们善于在倾听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④ 在进行批判性思考中夹杂认知偏见和个人偏见是大忌。

⑤ 剖析你从各处获得的信息、证据,并评估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记住获得真相的途径必须排除所有的不可能。

⑥ 不要轻易地接受“理所应当”的结论,运用颠倒式思考模式;即使你发现颠倒后的是绝对错误的,这种方法也为你在正确的道路上提供了证据。

4.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

A. 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以尽量使其不那么糟糕

Dalio通过讲述一场有惊无险的“癌症风波”,证明了两点:1.在做出重要决定之前,不要轻易选择遵循一家之言。在你要解决问题的领域中多寻找一些专家,多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有助于自己探索真相;2.在无法避免出现最坏结果的情况下,与其惊慌失措,不如早做打算。

这一条原则与其他的相比让我感触没有很深,主要问题是Dalio讲述的这段经历与普通人有距离。因为作为寻常百姓,我若真身患不治之症,看一个国内专家就得倾注半生血汗,更别提世界级专家了。

反倒是那条下属的小原则,我认为用处极大。人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其实已经设定好期望值了。期望值越高,失败后的打击就越大。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准备应急措施,这样对于好、坏结果都能从容应对。这也是为什么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十分重要,识别并评估那些会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举措,如此才能保证将损失降到最低。

5.识别你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

这一条我觉得完全不需要解读,Dalio已经将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迹象总结得非常明确了,过多的解读反而多此一举,所以我仅仅将作者的观点摘抄出来列成下表。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对Dalio是五体投地了。我十分惊讶是这些辨别标准是如此的一针见血。我本以为我是个头脑开放的人,却发现自己的很多做法与“头脑”封闭完全吻合,而且“头脑封闭”可能还是我各种性格缺陷的根源。各位也可以鉴别一下自己和身边谁是“头脑封闭的人”。

头脑封闭的人

头脑开放的人

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

更喜欢陈述而不是提问

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

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

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

知道何时做陈述,何时提问

阻挠其他人发言

总是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并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

会再考虑其他人的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

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的


6.理解你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A. 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这一条的本质是教你控制情绪。当有人对你提出质疑或直戳你的缺点时,你可能会产生悲伤和愤怒两种情绪。Dalio的观点是一旦出现这种负面情绪,说明你的大脑已经开始封闭了,你会瞬间丧失理性的判断。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挑战你的人是善意的,并且你的缺点确实会影响一些事情,那么你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尽最大努力让思绪回归正轨。要做到这样会非常难,甚至更痛苦,但会让你成为更出色的人。

B. 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头脑开放的本质是控制大脑中的“两个你”,从而做到冷静地深思熟虑。根据书中的线索,实现头脑开放需要18个月,据我推测Dalio本人掌握头脑开放应该是在步入中年之后。因此,成为头脑开放的人绝非一朝一夕,好在《原则》是一条捷径,“绝世武功秘籍”就摆在面前,时间也设定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苦练,直到你发现那些头脑封闭的迹象都消失不见了,那就是头脑开放已练至大成的那一天。

C. 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首先要承认自己存在思维盲点,然后再了解自己的思维盲点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做到这点,应该像Dalio一样列出一份“盲点清单”,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看;还应该像老师一样,只要看到有价值的观点、论述,随手写下来,作为开拓思维的积累。

D. 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做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冷静、客观、理性是关键的关键。毫无理智的争吵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问题无限搁置。如果你是错的,你要及时察觉;如果你是对的,你要提供合理的证据。

E. 冥想

冥想这一神秘的东方宗教禅修方式在西方备受推崇。在当代200位世界级领军人物中,有超过80%的人培养了冥想的习惯。冥想可以显著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减缓个体压力,甚至能改善个体的抑郁症状。但我始终认为,冥想只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选择它。尤其是像Dalio在作的“超验冥想”——在冥想中体悟超脱经验、知识、认识之外的事物,更是极难入门。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佛系”。

F. 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要培养如同福尔摩斯和波罗一般敏锐的洞察力。一方面应该对客观现实的观察细致入微,从而抽丝剥茧找到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在下结论、作重大决定时,绝对不能依靠直觉草率行动。要让其他人真正认可这种方法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G. 尽力帮助其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这一点比自己做到头脑开放还难。我感觉我这一代的年轻人里头脑极度封闭的不在少数,一是我们都有超强的自我意识,二是我们偏执地守着自己的弱点,但凡有人触碰这两点,我们一下就炸了。这导致很多年轻人都带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闷头向前冲。所以我先在生活跟工作当中做到头脑开放,争取不“祸害”别人,再说帮助别人吧。

H. 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Dalio与他的桥水团队一同设计了8种决策工具,它们分别是教练、集点器、棒球卡、问题日志、痛苦按钮、分歧解决器、每日更新和契约工具。这些工具在桥水内部得到了充分地应用,Dalio在作TED公开时曾演示过几种工具,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但它们是在桥水“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前提下创造的,所以是否也能为其他企业或团体使用有待考证。但是桥水给全世界的个公司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人类的智慧加上机器的逻辑会使决策流程事半功倍。

I. 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说话,什么时候保持沉默。在集体讨论过程中,选择停止你的高谈阔论之前,一定会有征兆,比如;你的陈述已经使其他人注意力下降,你的观点使超过半数的人站出来反对,你的解释仍然使听者感到困惑,还有,你极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但听者反应并不大。当出现这些征兆时,就是该停下来,主动邀请其他人加入讨论。

根据书中提到的邓宁-克鲁格效应(也称达克效应),能力差的人不仅会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常常使用像阿Q一样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生活中,你会常常发现在争吵中,嗓门大的一方往往是理亏并且能力低下的人。只有弱者才咆哮,但只要你信任并坚定地执行头脑开放,你就有机会成为强者。


四、我的原则

1. 保持真实,充满活力(Keep It Real and Stay Gold)

2. 低调但不低头(Lay Low but Head Raised)

3. 独立思考,时刻好奇(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Be Curious All The Time)

4. 尊重一切善意的人和事,忽视恶意的(Respect All Kind Things and People, Ignore Haters)

5. 消除偏见(Eliminate Prejudice)

这五条可以说是我的个人信条,以前上学做演讲时经常提到这些。前四条我不多解释了,都是字面意思,我想特别说一下最后一条。“消除偏见”是从内外两方面来谈的,首先是我要求自己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人和事,其次如果谁对我有偏见,我去寻找根源看能不能消除偏见。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坚信只有不带偏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生活和工作中一部分人偏执地守着偏见,表面上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井底之蛙了。消除偏见,才会接受更多的讯息,使思想进步;消除偏见,才能认识更多杰出的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消除偏见,才能真正放心地追求“极度求真、极度透明”。


五、结语

《原则》是一本极其真诚的书,阅读过程中仿佛Ray Dalio与我面对面,将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一一道出,同时还告诫我不必盲目参照。所有世界级的成功人士一旦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其价值远远超过物质上的。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原则》好似一座巨大的金矿,我只是开采了表面的冰山一角,以后的日子里仍需继续向深处发掘,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