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四十七期 ] 全世界已进入资本金融时代 ——读《资本金融学》(2018年度董力宾读书系列之一)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04-16 14:53:58   

引言

金融领域对于学管理出身的我来说近乎陌生,以前的学习中对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公司上市等概念只是有过碎片式地了解,从未系统化地深入研究。第一次接触“资本金融”一词是在老师的著作《资本金融——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书中提到“资本金融”是由我国经济学家刘纪鹏首创,并以此撰写《资本金融学》一书。因此我决定通读《资本金融学》,掌握一定金融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资本金融学》这本书一共读了两遍。第一遍时,虽然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但发现对于企业融资上市、并购重组等一些具体问题还是一知半解,需要阅读其他相关书籍解决疑惑;第二遍读完,在提炼作者观点的同时,结合目前自己所做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引发了一些思考。因此,此篇读书报告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资本金融学》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中首先对公司金融学与资本金融学进行对比,其次根据书中作者所提出的“完善公司治理”分析其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创作背景

“大国欲崛起,金融必先行”——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作者贯穿始终的研究理念。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理论派和实务派学者纷纷承认“世界第一强国的更替往往伴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中心的转移,国际金融中心的转移成为霸权交接的核心因素”。书中作者描述了三个国家的崛起之路,从17世纪的荷兰,到18、19世纪的英国,再到20世纪的美国,三个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凭借先进的金融体系发展壮大。而如何实现中国的金融崛起,使中国成为能与发达国家分庭抗礼的强国,才是国内专家时刻思考的事。

不得否认的是从199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相继运行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28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结构、功能、制度规范、法律建设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概括来说,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者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 资本市场加快了中国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 3. 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功力有力支撑。 4. 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的机制改革和竞争力的提升搭建了市场化平台。 5. 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变革。6. 资本市场提供收益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证券化金融资产。

虽然目前有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新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中国 (上海)转移。全球新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和中国金融的崛起将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经济这样一个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若上海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必然成为全球金融新的增长极。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金融产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金融行业占GDP比率较小,此一点便被美国拉开差距;其次,不健全的银行体系,不完善的监管制度,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频频出错的政策,这些都为未来中国发展道路埋下隐患。

中国的金融可称为大国金融,只有大国金融才可与大国经济相匹配。大国金融既要建立先进的金融体系,又要开拓高端的金融服务;既要有高效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又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必须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必须具有以下结构元素:

一是具有发达、透明、开放、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这样的资本市场具有资源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成长模式和分享机制等三大功能。中国资本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国大国金融形成的基石。

二是具有市场化创新能力和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中介。这样的金融中介显然具有四种功能:提供流动性;过滤风险;创造产品并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价格;基于金融市场产品的风险组合或资产增值服务。在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服务中居主导地位,着眼于财富管理的金融中介则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三是发达的货币市场。如果说发达的资本市场主要承担财富管理的职能,是大国金融心脏的话,那么通畅的货币市场则主要负责流动性管理,它与商业银行一起形成大国金融的血液循环系统。

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大国金融中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包含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还包括人民币成为国际重要储备性货币的内容。在大国金融的四大结构性元素中,资本市场处在核心的、基础的地位,或者说发达的、开放的、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元素。

总之,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情况看,中国资本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对资本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迫在眉睫。

主要内容

《资本金融学》一书一共分为十章,详细如下表是所示:

 

章节

内容

第一章 资本金融导论

介绍强国崛起和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历史和原因,阐述现代金融概念,描述金融资本,为资本金融学下定义。

第二章 股市新文化

分析建立股市新文化的重要性,揭露股市旧文化的弊端,解决人们对股市遗留的认识问题,介绍股市基础功能,提出建设股市新文化路径,确立公司治理在股权文化中地位。

第三章 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

描述一般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和中国的主要及金融机构。

第四章 资本金融监管体系

阐述资本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外资本金融监管体系。

第五章 资本金融产品

介绍基础和衍生资本金融产品,描述投资基金和股权众筹。

第六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概述多层次资本市场,举例说明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分析中国多层次市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 公司改制与融资上市

阐述股份公司和股份改造,对公司股票发行上市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八章 企业境外融资上市

解释企业境外融资上市和上市模式。

第九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阐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其流程,介绍上市公司反并购策略。

第十章 证券投资分析

解释说明了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中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书中内容涵盖资本金融的内涵、外延、特征及框架体系、资本市场结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衍生产品、股市新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系统地对中国金融机构和监管体系进行梳理,介绍国际国内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对当前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控制的意义。同时,对从初级的IPO融资到神秘的新浪VIE上市模式,从直接上市到间接买壳、借壳上市、融资并购等实战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金融工程学和金融行为学等前沿理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介绍。

作者指出对股市新文化的建设和资本金融边界的探讨是本书的两大创新之处。中国的股市很长时间内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是相对混乱的,股市如赌场一般,被企业和投资者视为获取暴利的工具。建立股市新文化不仅是对企业进行规范,更是鼓励人们理性投资,消除投机心理。资本金融作为新兴产物,作者认为在这个领域中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论证。

对《资本金融学》的思考

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Vs 资本金融学(Capital Finance)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资本金融学》,我又阅读了《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这一由两位斯坦福大学学者——Jonathan Berk和Peter DeMarzo撰写的工具书。公司金融学作为国内外热门学科存在已久,它与刘纪鹏提出的资本金融学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值得探究。


资本金融学

公司金融学

概念

资本金融学是从投资和融资两个维度出发,研究资本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资本金融活动中的主体、行为、理念、工具、场所、监管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公司金融学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于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

研究对象

广义:涵盖所有非商业银行体系的相关内容,包括:证券与期货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及他们所经营的业务、涉及的投资主体、客体和第三方中介机构;

狭义:主要是投行金融,为企业提供股票或债券发行的直接融资、证券经纪、并购重组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企业外部:金融系统的发展,及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

企业内部:与企业运作的所有财务、金融活动,包括:融资、投资、利益分配及相关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性内容。

主要领域

股市文化建设、资本金融监管体系、资本金融产品、多层次市场体系、公司改制与融资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券投资分析。

公司融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公司投资决策问题、与公司融资、投资及估价等相关技术问题、公司金融行为学。

主要目的

理论层次:形成资本金融基础理论,设定资本金融的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市场监管、交易文化与资本市场研究;

操作层次: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融资上市、二级市场操作的一般理论介绍。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市场份额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

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法(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和技术分析法(三大假设为基础,以价、量、时、空为四大基本要素,对交易日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财务管理分析法

上表从四个方面对资本金融学和公司金融学进行了简要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显而易见:

Ø 相似点:

1. 两者同为在金融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2. 两者均符合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发展潮流。

3. 两者均涉及到公司在金融层面的具体问题,如公司融资、公司治理、并购重组等。

4. 两者目的上均是为企业谋求更多利益的学科。

Ø 差异点:

1. 资本金融学更具综合性,所涉猎范围包含公司金融学。

2. 公司金融学更关注企业内部情况,在书中更多的是阐述如何运用财务分析解析风险控制和利益最大化;而资本金融学站在更高层面上,看待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

3. 资本金融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指导性理论和建议。

4. 《资本金融学》一书中认为金融行为学缺乏灵活性和准确性,提出更改从动因和理念的深层次上对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更本质化的理论。而《公司金融学》依然停留在以心理学为切入口分析金融行为,没有对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5. 从分析方法上来看,资本金融学提供两种方法,不仅涉及企业个体,还能对市场进行宏观判断;而公司金融学的分析方法仅仅是为企业个体服务的。

6. 公司金融学在多年的实践下,实操性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肯定;而资本金融学作为新学科,包含内容甚广,对金融行业(尤其中国本土)的有效性还有待开拓。

内部控制Vs公司治理Vs风险管理

在“第二章:股市新文化建设”中,作者提出“公司治理完善是股权文化的制度保障”这一观点,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内部董事占绝对优势,董事委任直接受大股东影响,这就造成了大股东滥用权力、“一言堂”的情况,不仅加深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矛盾,而且造成公司内部治理的混乱。因此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讨论,一方面使治理问题更清晰,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有更实质的理解。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者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结论归纳如下:

1.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公司董事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内部控制过程,唯此才能去合理预期他们的指示是否得到完全的遵循,因此公司治理的前提是落实内部控制,否则前者将是一纸空文。在美国最新的COSO报告中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中,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建设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有效的重要保障。

3.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这两个管理系统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有着很多重合点, 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是不符合他们彼此之间的依赖性、重合性的特征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内部与外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相互包含关系, 因此“嵌合论” 更能准确地描述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同时,加拿大COCO报告认为“控制”是一个组织中支持该组织实现其目标诸要素的集合体。这里的“控制”实质是“内部控制”,而报告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综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既互为前提, 又相互包含,甚至平起平坐。若某一公司,分别制定这三种制度,各自为政,便会造成制度的重叠和执行的反复。因此我认为书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从而解决公司治理难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独立董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往往来自公司外部,独立于任何股东、不在公司任职、与公司或公司人员没有经济或家庭关系。虽然独立董事能有效地制衡执行董事,保护全体股东的权益,从而控制风险,但这只是从公司上层结构来解决问题,对于公司全体的把控还远远不足。

纵观历史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还是风险管理, 都是为了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产生的,伴随企业由自然人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过渡,企业的组织层次发生变化,相应的风险控制也由员工层次向经理层、董事会以至股东大会转换, 风险控制也由内部控制发展为公司治理。

因此我认为企业若要完善治理机构,必须将其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整合在一起,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三者整合必须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企业管理实质是风险管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风险最大化,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才是达成目标的根本途径。

2. 风险控制的根本在于人,企业中各司其职的人群才是带来种种风险的因素,但是如书中观点仅仅针对董事会人群是不能做到识别所有风险的。应该扩大范围,控制对象应扩大到企业全员,从上中下三个层次,全面控制管理层和普通员工。

3. 风险识别不应过多关注既定结果,更应追查风险发生的原因。中国对于这一块多数时间都处在相对事后、被动的状态,对细节的掌控才能真正实现源头控制、全程控制。

结语

读罢《资本金融学》,我深刻意识到掌握的基础理论只是资本金融领域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还应该在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的来说,《资本金融学》是符合当今世界金融发展和中国国情的一本好书,尽管它不完美,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但作为资本金融研究院的我来说,将理论付诸于行动才是未来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