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四十六期 ] 做合格的投行人 ——读《投行笔记》(2018年度李浩读书系列之一)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04-16 14:50:36   

断断续续用几天的时间把徐子桐先生所著的《投行笔记》细细的读了一遍,对于一个刚接触投行业务时间不长的新兵来说,书中许多对项目的经验总结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行从业者。

一、感受作者10年投行生涯

徐子桐先生作为一名资本市场从业多年的亲历者和实践者,在工作之余,把亲身经历过的项目、具体的感触、获得的经验教训零零碎碎的进行了记录,基本上这些记录是以笔记、随感、漫话、闲谈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让人一看,虽然不能完全体会,但是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在找项目、做项目时所面对的种种困难、挑战,以及在项目成功后的那种满足与喜悦。用作者的话说:“做完一个投行项目的感受,可能就像生完孩子一样,既痛苦又欣慰。”

在本书中,作者把这些零碎记录大致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有关投行职业、市场、制度、业务门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等,名为“职业篇”;第二类包括笔者具体操作过的投行项目的业务经过、具体问题和解决思路、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相关市场案例的分析、认识等,名为“项目篇”;第三类涉及业务实践中某些共性专业问题的讨论、认识与处理,以及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发行审核实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名为“专业篇”。

二、我对本书的理解

1. 我理解的“职业篇”中的内容就是对投行做了基本面的分析,对一些专业知识做了普及,从什么是投行开始说起,到投行竞标,内核问题,发审委细节等等整个流程环节都做了直白的陈述,虽然都是点到为止,但是让人一看也明白投行具体会做一些什么工作。这其实是写给刚入行的新人看的,投行这碗饭没有表面的那么光鲜,成功的背后必然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而且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行从业者,不仅要全面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法律、金融、证券、投资、管理等,还必须具备对行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用作者高度精炼的一句话形容:“企业价值是企业自己创造的,投行的作用是发现和挖掘企业价值,并且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创造金融服务自身的价值。

在“职业篇”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总结中,我觉得也是值得新人学习和借鉴的。比如作者对招股书的认识,一篇长达几百页的招股书,其实很多都是废话,怎么在短时间内就能通过招股书的阅读了解到企业的基本情况呢?作者对招股书做了高度浓缩,从证监会规定的招股书必须有17节开始,简单精简为14节,然后再缩减为7节,继续概括为4部分,最后浓缩为两部分:“公司业务”、“管理层讨论分析”。归结为四句话:你是谁(历史沿革、公司治理及高管情况),你是干什么的(业务技术、主要风险),你干得怎么样(财务信息及管理层讨论分析),你将来准备怎么干(募投项目和发展规划)。这让我又想起了刚来单位的时候,金融研究院李院长在我们第一次出去尽调之前课上所传授的经验,你只需要搞清楚企业的四点即可,即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他做得怎么样、他未来准备怎么做。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2. 我理解的“项目篇”中的内容就是对投行做了技术面的分析,也就是从怎么拿项目开始,到拿到项目后怎么做,最后做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使我对做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

投行项目开发是个过程,这条路上有缓坡,也有急弯,上下坡的时候要能跟得住,左右拐弯的时候要能拐得过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做好充足的准备,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要了解到客户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开出“方子”,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就像李院长平常和我们说的,没项目的时候,我们做研究,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项目来临之际,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目前正在对接的一个项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做在客户提出要求之前就已经完成,所以事事占据主动,顺着我们规划好的目标前进。

3. 我理解的“专业篇”中的内容就是对各个疑难问题做技术处理的时候,作者以自己的经验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其中又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拟IPO企业在主体资格出现瑕疵的时候处理方式,如出资不实、股东资格等等;第二部分是对财务指标的一些认识,如利润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第三部分是对并购重组中一些专业问题的处理。对于这部分,作者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收获并不大,所以就不在此详述。

三、从事投行应具备的三大要素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发现有三个词汇是从事投行业务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也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也许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行人。

首先是“诚信”。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有所谓的“高盛十四条”,其中的声誉方面就是强调正直诚信、保守秘密和公平竞争。当然,这“诚信”并不只是对客户而言,也是对监管机构,更是对广大投资者都必须具备诚信的原则。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曾明确指出:“证券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治理的重要力量,要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法定职责,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证券中介机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是解决公众公司和公众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制度安排,直接关系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正常运行。”这也就是投行从业人员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严把质量关。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场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其次是“勤奋”。一方面,从事投行工作,必须经受得起巨大的压力、挫折、失败以及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同时又要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投行的工作不仅牵涉到一系列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对行业的必须有深入研究。而且知识都在一刻不停的更新换代,必须每天都要对新知识、新信息进行学习消化,转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拿最近证监会对拟IPO企业业绩的要求来说,2017年底的时候要求主板净利5000万,创业板净利3000万的要求。到了今年1月份,立马变成三年累积1亿,最后一年5000万。到了3月份,继续加码,变成了主板三年累计净利1.5亿,最后一年8000万,创业板三年累计净利1亿,最后一年5000万。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在当前核准制下,必须紧跟发审委的审核理念,勤奋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为未来对企业进行资本服务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也是我们华廷金融研究院每天都在倡导的学习、学习、在学习。

最后是“创新”。“创新”作为当今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被习总书记喻为“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可见其重要性。在金融领域,由约瑟夫·熊彼特首提的金融创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内涵更是丰富多样。而对于投行,具体到我们华廷金融研究院主抓的两个业务方向——改制上市与重组,主要是从方案的设计上创新和服务的方式上创新。以重组方案的设计为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都各不相同,想要照搬已有的方案显然不符合实际。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站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大的格局上,从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设计出不落窠臼的重组方案。如果我们去看历史上的十大并购重组案例,其方案的设计无一不是集创新之大成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占据主动,将项目牢牢的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