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十二期 ] 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和发展 ———学习财务知识系列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7-11-21 13:42:42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进行记录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会计的发展史中,虽然会计的起源稍早于财务报表,但是可以说,一部会计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财务报表的发展史。财务报表的演进,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个时期:账簿式时期、单一报表式时期、两表式时期、三表式时期。


 

  账簿式时期:财务报表的前身

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记录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迦勒底---巴比伦人时代。如果将古代最原始记数视作簿记锥形,则簿记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早期业主本人就是簿记员,他不需要对任何人报告。以后,庄园为确证管家是否正真履行管家的责任,变委托有专业知识的人对管家所提交的“受责与免责报告”进行审查。


我国最早的簿记出现于西周朝代(公元前1100年一公元前770年),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岁终,则令群吏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簿记的目的就是在岁终、月终和旬终分别考岁成、月成和旬成以“考其治”。


这个阶段的簿记(也称“单式簿记”)只记载日常的现金收付及各种往来账户,而不涉及财产的增减与损益。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专著《算术、几何和比例概要》中系统介绍了当时的威尼斯复式簿记法,为复式簿记在全世界推广奠定了基础,不同于单式簿记,复式簿记对每笔会计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反映,并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复式簿记是财务报表产生的基础。


 

  单一报表式时期:资产负债表

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是复式簿记系统的延伸和发展,其中,资产负债表是最早出现的财务报表,从其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初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实资产负债表在各地的出现并不同步,其演变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1531年,德国纽伦堡商人哥特德在其所著的《简明德国簿记》中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资产负债表格式,他们通常把资产列为一方,把负债及资本作为与前者对立而存在的另外一个方面,并最终在这两大类账目中寻求平衡关系,经过长期的计量探索,终于创造出一种较为原始的“资产负债表”。1546年,德国商人约翰•戈特利布所著《两种精巧的簿记》---书中采用了“余额账户”这一概念,将分类账中各账户余额按资产、资本、负债分项列出,并计算“所得纯利”。1549年,《数学大全》通过翻译正式传人德国,把德国从簿记改良阶段推进致改革阶段。通过改革,德国不仅奠定了资产负债表学说的基础,而且创立了大陆式帐簿组织系统,为其后大陆派簿记学说、会计学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荷兰也是最早受到意大利复式簿记影响的国家,荷兰的会计学者不仅继承了复式簿记,而且还发展了复式簿记。西蒙·斯蒂文是在会计报表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者。在1605年出版的《数学惯例法》一书中,主张年度决算,在总账以外编制会计报表,并且强调虚账户和实账户同等重要,他提出的“资本状况表”和“损益证明表”,进一步为现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勾画了轮廓。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实账户和虚账户的分工提出了理论依据。他认为,没有在资本状况表中出现的账户,是“由于它们没有反映实际事物”,但是它们确实使资本增加或减少了,这就是虚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斯蒂文的这种新颖构思,为“双轨计算盈亏”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斯蒂文对会计报表理论所作的贡献是深远的,标志着会计报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两表式时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损益表,也叫利润表,其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的损益证明书,大约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财务报告已逐步定型于由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组合而成的两表体系,虽然其结构和内容存在差异,但总的说,已从不很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太健全走向健全。


19世纪中叶以后,股份有限公司己成为英国一种很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出现了职业经理阶层,企业所有者退出企业的经营。股东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经营得好坏,尤其是盈利能力及盈利分配情况;同时,生产经营的复杂性程度的加剧,导致过去单凭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对比计算出盈利已不合时宜,于是以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损益表便应运而生。此外,所得税法的引进与发展,使人们开始密切关注有关收入和费用的核算与报告问题。


1929年,英国公司法首次正式要求企业编制收益表,使收益表成为企业第二个正式对外财务报表。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指出,“从强调资产负债表转变到强调收益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发生于美国和欧洲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中也多次强调了收益表的重要性,“收益表才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主题”。收益表已经逐渐成为财务报表的核心,直到今天很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都把收益放在首位。



 
 三表式时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表

早期流动资金报表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当时流动资金报表形式各异,并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大都反映的是现金、支票、银行存款和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到1993年,美国至少已有汇总现金变动计算书、汇总流动资产计算书、汇总财务活动报告书和汇总运转资本计算书等4种资金报表形式,但这些报表的形式和内容都不统一。早期资金报表反映的仅仅是资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不反映流动资金的变动原因。


1910年至1920年,美国著名会计学者斐内积极倡导反映营运资金变动原因和结果的资金表。因此,这一期间企业也主要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资金报表。“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表明企业在一年内可以变现的净流动资产。斐内将资金表划分为“提供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部分。他通过揭示营运资本变化的原因,阐述其资金计算表,该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现代资金报表的计算表有不少相似之处。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紧随其后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导致了美国证券与交易所管理委员会(SEC)成立,接着美国财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成立。历史的惨痛教训让报表使用者意识到,不仅需要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报告的企业财务信息,而且需要流动资金报表报告的流动资金变动原因和结果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他们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流动资金的支付能力,并据以做出种种决策。


1963年,美国会计准则原委员会(APB)发表第3号意见书,该意见书建议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同时,编制资金流动表。资金流量表当时被称为“资金来源和运用表”。1971年,APB又发表第19号意见书指出,财务报告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资金表也需要编报,并将该资金表命名为“财务状况变动表”。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所属研究小组发《关于财务报表目的的报告》,指出财务报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投资者和信贷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预测、比较和评估他们所期望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及其相关不确定性。该报告首次提出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1987年,FASB以APS 95《现金流量表》准则正式取代了APB第19号意见书,并规定该准于1988年生效。从此以后,流动资金报表,开始有了一个相对统一、规范的报告标准。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有如下规律:

第一,环境因素是推动财务报表发展演进的客观动力,财务报表从账簿式发展到三表式财务报告体系的每一次渐变到突变的演化,都是由于环境因素特别是经济环境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得财务报告客观上随环境的发展而变化;


第二,财务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是财务报表演进的主观原动力,因此,财务报告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经济后果性;


第三,随着演变财务报表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完善,由原来的资产负债表,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再到以三表体系为基本报告形式的现代财务包边,不同形式的财务报表,在提供财务信息方面,也是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财务报告形式也呈现了系统性、互补性的特点;


第四,权威机构的确认对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具有深远影响,因为财务报告涉及到每一个信息需求者的切身利益,在原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与新的环境和需求不能调和或发生冲突时,权威机构必须以其独有地位对财务报告的演变阶段成果进行采纳、确认或强制规范,以确认、引导何种财务报告体系是主流。


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能使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俯瞰现行财务报表研究应关注的重点。会计史已经雄辩地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