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华廷新闻
- 员工动态
1. 2018年学习情况
l 态度、格局和境界
作为华廷金融研究院水平最次、年纪最小、资历最浅和加入最晚的小学生,2018年的每一天于我而言都是新鲜的。感谢研究院各位老师前辈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太多,这是一生的财富。我信奉着“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学做人”往小了说是学善良、正直和诚实,往大了说就是学态度、格局和境界。
态度、格局、境界,三个都是无法量化的词,但这三个词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和上限。首先,老师前辈们的态度最直接感染到我,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生活态度。我学到的工作态度,不是踏实、勤劳和认真,而是“聚焦”。“聚焦”是一个专注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工作中只有聚焦在一件事上,心无旁骛,效率才能真正达到100%。研究院的各位在“聚焦”这项能力上是惊人的,无论是写研究报告还是做其他种类的工作,效率之高让我只有“跑起来”才跟得上。在这种氛围下,我也散漫不起来了。其次,我意识到在研究院绝对不能做个“没见识”的人,必须无时无刻“长见识”。“见识”就是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不要做思想上的“井底之蛙”。李老师的《做理性研究者之九——读<逍遥游>》和《资本金融和同煤集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李浩前辈的《人生的格局——读<格局>》、我们共同读过的瑞·达利欧的《原则》,这些内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思维的广度对一个理性的研究者和合格的社会人至关重要。“格局变了,出路和结局必将为之大变”,“真正决定一个人层次的见识和格局”,这两句如雷贯耳的话,我牢记在心。最后,李老师在一次会议上给我们分享《做理性研究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时,提到了王国维的“三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曾大言不惭地回答说三境界是“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闹了笑话。三种境界放在人生、读书和做事上都成立,我目前的理解是这是一个“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后来专门买了《人间词话》和《一篇读罢头飞雪》,两本书都没怎么看懂,对境界的问题仍是一知半解。2019年,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l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强迫读书”的研究院。2018年,我自己都记不清读了多少本书,加上文献和各类公众号的文章数量上大致过百。我读过的东西分为四类:专业类、研究类、思想提高类和洗涤心灵类。下表是一个总结:
分类 | 书籍 |
专业类 | 为弥补在金融和财务方面知识的严重不足,读了包括《资本金融》和《财务管理》等相关的学科入门类书籍,对基本概念有了了解。 |
研究类 | 围绕“内部控制”这一研究领域,找到相关国内外中英文文献和书籍,这方面阅读量最大,主要为研究报告提供观点支持。 |
思想提高类 | 这其中有关于哲学的、工作法的和探讨人生的,既是对今后的人生铺路,也是对境界的追求。 |
洗涤心灵类 | 睡觉前看的关于文学、历史、情感等书籍,读了些小时候根本看不懂的,比如《活着》、《围城》、《霸王别姬》等。 |
其中有十一本写成读书报告的形式,分享出来,具体如下:
读书报告标题 | 内容概要 |
全世界已进入资本金融时代——读《资本金融》 | 刚来研究院先读了李老师的著作《资本金融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第一次接触到“资本金融”的理念。正式读了《资本金融》后,总结了《资本金融》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对比了“资本金融”与“公司金融”,并根据自己研究的内部控制领域对照书中的观点形成一些思考。 |
解析内部控制领域权威框架,探讨中国内部控制体系——读《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 美国COSO委员会最新修订的有关内部控制框架的著作,也是我国内部控制框架的范本。介绍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形成、内容和特点,并以此对比了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四国的内部控制框架。 |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读《洛克菲勒自传》 | 世界上第一位资产过亿的大亨洛克菲勒的自传。介绍了洛克菲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的商业理念,其中他对于年轻人的忠告十分受用。 |
庄真人通晓养生道,后生仔领悟研究路——读庄子《养生主》 | 主要阐述了《庄子》内篇的《养生主》中提出精神层面的养生,提出作为研究者要遵循“知有所止,知止不殆”的养生之道。同时,以“庖丁解牛”为例,提出研究者亦要拥有匠人精神。 |
成功路上无奥秘,输赢岂在一朝夕——读《赢》 | 此书作者为“世界第一CEO”,通用电气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读书报告围绕“公司要如何赢”和“职场中如何赢”两部分引发思考,在理解韦尔奇一生“赢”的哲学的理解上,融入自己的体会。 |
感叹樱花之国文化输出,品味第一车企管理之路——读《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 | “丰田模式”是全世界管理者争相模仿、学习的先进管理模式,此模式全部依靠实践逐渐形成,既是丰田成功的关键,也是管理学领域的瑰宝。读书报告以丰田模式的精华——14项管理原则为切入点,介绍了企业应用丰田模式的四个重点,即:1)长期理念;2)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正确的结果;3)借助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发展,为组织创造价值;4)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学习型组织的驱动力。 |
万卷经纶落笔训格之言,一生智慧突破思维之限——读《随机生存的智慧》 |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个人的格言录,浓缩了他的思维模式。此书的中心思想是面对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是怎样应对,应该怎样应对。我根据其中的十一条格言提出自己的理解。 |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点想法——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 | 个人认为所有读书报告中最有水平的一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表明其与我国现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简要描述了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念。 |
先成为梦想家,再成为践行者——读《OKR工作法》 | OKR工作法(目标与关键结果工作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目标管理法,有助于推动项目进行,融合团队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
没有一本书能表达我对这本书的的热爱——读《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一本暖心的小说,18年读过最喜欢的书。 |
此外,2018年初,根据读过的一些文献写了一篇《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对我国内控发展的建议》,主要阐述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变迁、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内部控制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空洞,仅是对一些概念的描述,个人不是很满意。
在李老师的推荐下,研究院全体读了瑞·达利欧的《原则》,要求每个人根据书中提到的五条“生活原则”挑选一条写一篇读书报告。我写的是《极度开放吧!大脑!——读生活原则之三》。写这篇时,做了许多功课,查找了作者本人以及他的桥水公司的很多资料,“大脑极度开放”的原则也对我十分受用。《原则》是今年从思想上改变我最多的书,它为我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向。这本书我打算一直读下去,一直读到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落后于我的思想为止。
最后还有一篇是《听李老师讲座茅塞顿开,看小学生感悟触处机来》,这是研究院全体成员前往大同市参加《2018同煤集团金融知识培训班》,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后写的感悟。
至此,2018年度读书的学习计划基本完成,形成文字8.6万。其中有干货,也有水货;有深度的,也有搁浅的;有新颖的,也有陈旧的。但读书不能停。
l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2018年,研究院主要的学习形式以“学习园地”和每周五的培训为主。“学习园地”中,李老师的“做理性研究者系列”、李浩前辈的“IPO被否系列”、刘兰存前辈的“公告解读”、史洁璐前辈的“财务分析”,几乎前辈们写的每一篇都是我欠缺的知识点,都是我学习的对象。一开始确实很多都看不懂,后来发现看不懂的在减少,能理解的在增多,但理解还谈不上深刻。“学习园地”是一个平等的交换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如今已超110期,这是个值得骄傲的成就。
每周五的培训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因为这是个研究员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我刚加入的时候,是史洁璐前辈在讲“财务分析”。管理出身的我,虽接触过财务分析的皮毛,但远不及精通,所以听得很认真。她的PPT做的非常出色,知识点也很密集,三大报表的主要内容讲解得很详细,还穿插着各种练习题和案例。此后她还讲解过《市值管理研究报告》,“价值定位”、“价值揭示”、“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四大核心理念受益匪浅,直接影响到我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李老师分享过他的读书体会“做理性研究者系列”,解读过国资委和省领导的批文、讲话,也为我们讲解过如何写递交领导的正式文件。李浩前辈与刘兰存前辈各自讲解过公司具体案例,分享过读书体会。
我笃信“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两种学习形式就是“勤”与“思”的最好体现。
2. 2018年工作情况
l 宏力再生咨询报告
2018年8月,李老师带领李浩前辈与我北上大同,进行对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宏力再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尽调。与宏力再生实际控制人赵如祥总经理对谈后,董秘张新民邀请参观了其厂房。返回后,开始着手准备咨询报告。
直至2018年11月,针对宏力再生的咨询报告正式完成,分三大部分,共十六章,总字数13万字。由我负责的部分占总体的40%。将宏力再生定位为:打造符合循环经济特色的跨区域、专业化、高科技环保服务平台,成为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l 内部控制培训
我以《以全面管理思路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报告为蓝本,自8月底,为华廷金融研究院进行了13次内部控制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向研究院全体介绍管理思路的内部控制及本人总结出的内控核心要素。主要内容为:
序号 | 标题 | 内容概要 |
第一讲 | 内部控制发展历史 | 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时间线 |
第二讲 | 进入新世纪的内部控制 | 现代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国外现代内部控制理念 |
第三讲 | 内部控制在中国 | 中国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四讲 | 企业文化(1) | 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企业文化的要素与中国的企业文化 |
第五讲 | 企业文化(2) | 企业文化的案例讲解 |
第六讲 | 信息与沟通(1) | 基本概念、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
第七讲 | 信息与沟通(2) | 信息与沟通的案例讲解 |
第八讲 | 风险管理(1) | 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九讲 | 风险管理(2) | 风险管理操作中的要素 |
第十讲 | 风险管理(3) | 风险智慧与风险管理具体案例,引入企业社会责任 |
第十一讲 | 公司治理(1) | 公司治理概念、基本模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十二讲 | 公司治理(2) | 内、外部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 |
第十三讲 | 公司治理(3) | 股权激励、董事会建设 |
l 内部控制研究报告
内部控制研究报告的撰写也是今年我的一个重点个人项目,惭愧的是,现在还未完成,争取春节前完稿。目前的总体思路是:以最新的管理思路的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理念,提出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为主的五大要素的全面管理思路的内部控制体系。旨在帮助我国企业:1. 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2. 形成企业内部有效的制衡机制,协调好股东-决策层-经理层之间的关系;3. 培养并建设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全员认同感和积极性;4. 打通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信息收集与沟通渠道;5. 介绍企业主要可控制活动及其风险点。
3. 2018年的总体感受
我是个干什么事情都慢热的人,也可以说是反应迟钝。年初刚来时,每天都是懵的傻的,事不会做,话不会说。半年过去后,对人和环境渐渐熟悉,这才找到些节奏。2018年过得太快,还未好好感受它就跑了。
但是,总体而言,我对自己2018年的评价是——不满意。虽然看似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却没有完成“量变到质变”。“量变”远远不够,读书广度略微达标,深度差得太远。“质变”除了学习一部分新的知识,在内部控制的培训上有所提高,其余工作部分没法评价,研究和思考的力度仍然太低。尤其是尽调期间,暴露出幼稚、解决问题想当然、对接能力太差等种种弱点,羞愧难当。
思想“太飘”,认知肤浅,工作效率有时跟不上前辈们的步伐,懂的东西太少,不懂的多如牛毛。对自己身份上的转变还是处在迷茫的阶段。
2019年,“结婚成家”、“买房买车”、“三十而立”都向我越走越近,向我招手,邀请我跟他们一起玩儿。但我不想跟他们打招呼,我只想在新的一年成为更强大的人。
4. 2019年的计划
l 工作与研究计划
第一件事:全速全力完成内部控制研究报告
第二件事:继续向深处挖掘内部控制领域
第三件事:开始系统地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始研究
第四件事:寻找机会,继续跟着李浩前辈与宏力再生对接
第五件事:积蓄力量,随时应对项目
l 读书计划
与18年一样,读书还是分专业类、研究类、思想提高类和洗涤心灵类,但计划加入一部分专业的经典书籍和哲学类的书籍,并开始挑战一些晦涩难懂的书了。下面列出2019年打算看的书,还有一些就不列出来了,12篇读书报告亦从这里挑选写出。
序号 | 书名 | 序号 | 书名 |
1 | 《反脆弱》 | 11 | 《六项精进》 |
2 | 《人间词话》 | 12 | 《行者无疆》 |
3 | 《思维简史》 | 13 |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
4 | 《今日简史》 | 14 | 《如何想到又做到》 |
5 | 《人性的因素》 | 15 | 《1944年:罗斯福与改变世界的一年》 |
6 | 《商业的本质》 | 16 | 《坏血:硅谷初创巨头的骗局与秘密》 |
7 | 《哈佛大学经济课》 | 17 | 《哲学的故事》 |
8 | 《世界的逻辑》 | 18 | 《月亮与六便士》 |
9 | 《小岛经济学》 | 19 |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4本书 |
5. 小建议
我还真没什么有建树的建议,就希望研究院在经费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能多搞点团建活动就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