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动态
[ 学习园地 · 第四十二期 ]做理性研究者之六——读《山西密码》有感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8-03-06 08:48:43   

2017年8月,从微信朋友圈中得知,我省青年学者冯潞撰写的《山西密码——多维度探索山西地域历史发展的大势》出版,多方寻觅,终得该书。

2006年4月,冯潞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山西文化解码专著《晋东南密码》,从历史文化角度对其家乡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地区进行深度的思考和解读,以期晋东南的巨变、山西的巨变。至今我仍记得山西作家赵瑜为该书写的序言题目是“冯潞亮剑动波澜”。冯潞在该书的扉页上的题词是“思考是人类的苦行。但是她告诉我,终有一天,我会把时间抛进黑暗,然后,如光一样穿行。因为,一切都将过去,一切也都会发生……。”当时读后,就被作者深邃的眼光、理性的思考所震撼。

2009年3月、6月,冯潞又接连出版了70多万字的《高台上的中国》两部,副题是“一个山地国家的缩影”,进一步对晋东南乃至山西的历史文化解构,突破山西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的定势,形成了他的山西文化哲学观念。

《山西密码》,从书名上就吸引了我,一定是对上述几部大作的进一步延伸,而且从晋东南走向了全省。近期,断断续续捧读,果然不同凡响。两遍读完,思绪万端,是他一以贯之的理性思维力量,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我们要做理性研究者,首先要具备理性思维的本领和能力,这要靠大量的知识和实践。我们不仅要有产业、企业等经济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习性。”多读、多看、多思、多写才能成长为一个理性之人。

《山西密码》一书,不仅使我们看到了理性解读山西地理历史文化的智慧之力,更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山西的过去、山西的未来……。




一、山西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及对现代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过:“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就是制度……这二门学问都是历史学的骨干,要通史学,首先要懂这两门学问,然后自己的史学才有巩固的基础。”冯潞解构山西历史文化,就是从历史地理即地域文化展开的。《山西密码》开头便写到:“因为山河之固,历史上山西行政区划极少变化。瞩目一些省份,可有这样古今不变的。这似乎就是性格,久远而固执。”山西的东部为绵延400余公里的太行山,既是我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黄土高原的东部界限,也是山西与河北的天然省界。站在河北大平原,尤其是在河北邢台、邯郸一带,往西看,千米山脉巍峨崛起,山西真是“高台上的中国”。南部则有东西向的中条山和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崛起,形成了山西南部屏障。西部则是南北流淌的黄河天堑,西北角老牛湾正是黄河奔腾向东折向南的大拐弯之处,西南风陵渡又是黄河向南又折东的大拐角之处,黄河成了山西陕西的天然省界。北部出了雁门关是高原丘陵地形,没有突出的山河自然屏障,但有人为的接近界标的长城(包括外长城和内长城),正因为如此,山西除了东、南、西三面外,唯有晋北曾不在山西行政区划,而与张家口、呼和浩特组成察哈尔省,近来还网传大同、朔州将与张家口、涞源等组成雁云省。

山西就是这样在东、西、南三面被自然条件,北面被人为的“墙”重重箍在其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成四塞之地。

在山西行政版图内,自北而南仅有一条汾河,流出晋中盆地后,由于有相向的太岳山,晋南和晋东南基本形成二个独立的单元,至今交通不畅;北部有东西向的桑干河和滹沱河,由于恒山的阻隔,晋北似乎又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西部吕梁无显著的河流、盆地,没有形成有辐射四方的城池,是另一个单元。山西河流的分隔,使得山西区域内地理支离破碎。

作者在书中概括山西的地理特征是“隆起的高台、四围的河山、覆盖的黄土、黄色的河流、破碎的地表、狰狞的山地”。

地理环境条件形成并决定了山西几千年历史中的地位、价值、文化乃至人们的思维观念、生存方式等,一直影响至今。

1. 战略地位。在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中国历史中,有三个最乱的时期,恰恰是山西的三个雄霸天下时期。其一春秋时期周王分封,群雄混战,晋国崛起;战国时期,三国分晋,山西成了赵国的大后方;其二持续近200年的南北朝为中国的第二个乱世,北朝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王朝,除西魏外,四朝均与山西盘根错节,古城晋阳先后为东魏、北齐帝都;其三第三个乱世为唐宋之间持续70余年的五代十国,五代中有三代起于太原,十国中后汉以太原为都城,后汉也是北宋统一中国十八年后才被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此外,辛亥革命后,中国呈军阀割据状态,“如春秋战国时期再临”,但山西出现了“1917-1930年和1932-1937年”两段黄金时期。

2. 军事价值。从西汉以来,中国内地一直为北部各游牧民族觊觎,而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是其南下的最佳之地,山西军事价值凸显。从匈奴、鲜卑、突厥到契丹,都分别虎视眈眈地盯着秦、汉、晋、隋、唐、宋的皇权。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白登山、金沙滩,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战争大戏。鲜卑拓跋部更是在大同建立都城,进而统一了中国北部。中国封建王朝大多把都城建在西安、洛阳、开封一带,北部的山西成了他们稳固政权的后方基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八路军三个师走向全国的跳板,以有利的军事地理为八路军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山西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华北、华东乃至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祥之地,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 交通条件。出省通道,西部和南部是千余里黄河,历史上仅靠摆渡,但像样的渡口仅有万家寨、碛口、风陵渡、茅津渡、禹门口和蒲津渡而已;东部和东南部太行山当道,一山遮蔽,横绝天下,人们缘河谷摸索,形成八条孔道,俗称八陉。省内交通,20世纪前,基本呈一“大”字形,一横是离石经太原至阳泉,一撇是大运线,一捺是太晋线。由于山脉多南北走向,故东西交通艰难。

4. 经济发展。山西由于山地地理特点,在几千年农业时代,人们集聚在由北向南的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及长治(上党)盆地中;又由于交通不便,分散的盆地结构,往往自成体系,地域色彩浓郁,因而形成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较少的经济特点。山西历史上除前述三次大乱而雄霸天下时,其他在国家大一统时期,山西较为安定,因而人口增长较快,才有了明朝18次的大规模移民;但土地贫瘠,为了生存,才有了“走出去”的晋商。隋朝以后,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全国经济重心东移;清朝以后,又由于西方文明从沿海对中国进行冲击,山西经济与东部、南部逐渐拉开了距离。山西的工业以1908年的保晋公司成立为标志,开始出现了近代采矿业、冶炼业;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官僚资本推进实业发展,建立起了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能源工业、化工工业等几十个门类,有的规模和产品领先于全国,太原成为北方第三大工业重镇,基本形成了山西现代工业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二、三线建设,山西重化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又确定山西为能源重化工基地,一举形成了现在山西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为主体的重型经济结构。

5. 文化形态。山西具有山地文化的所有典型特征,主要是保守封闭性,静态与超稳定性。

6. 思维观念。地理封闭必然带来心理封闭。地理环境塑造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影响着居民心态,久而久之形成定式,并带有遗传性,从而形成了山西人保守的思维观念。山西总体属于内向求稳的文化类型,表现在人们身上就是封闭的、内敛的、向心的,思维僵硬等性格特征。

我把作者在《山西密码》一书中对山西地理历史文化的分析和解读,进行梳理,简要综合成上述文字。我认为,这是认识和理解山西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山西的发展在于思想的大解放

我国改革开放已四十年,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没有思想的大解放,绝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今天。这已是全体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的共识。

1978年以来,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山西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发展仍然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内生动力不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仍未有根本性的纾困举措。以山西与浙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规模几乎相等(山西1979年GDP106.43亿元,浙江1978年123.72亿元),浙江省于2004年突破1万亿,其后基本每三年增加1万亿,2008年2.1万亿,2011年3.2万亿,2014年4万亿,2017年5.2万亿;反观山西2011年达到1万亿后,连续几年停留在1.2万亿,2017年取得7%的增速,达到近1.5万亿。四十年后,山西与浙江的GDP差距竟扩大到了3.7万亿。浙江省面积为山西的三分之二,地形复杂土地贫瘠,自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矿藏资源甚少,加之临东南沿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投资较少。山西虽土地贫瘠,但矿藏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15种,列入全省矿产储量表的有58种,其中煤、铝土矿、铁、耐火粘土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五、六十年代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地区之一,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发展效果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一个不可否认也为大家公认的原因,就是思想解放问题。远的不说,2017年浙江省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聚焦在政府服务上,实施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思想的再一次解放,改革的深化聚焦,促使浙江“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山西作为内陆省份,更由于《山西密码》一书从地域历史文化总结出的山西地理文化特性,思想解放,对山西来说更比其他地区显得重要、迫切。山西的发展根本在于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思维的大突破;体制革命、经济革命、社会革命、政府革命首要的是全社会全方位的思想革命。

2018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2月22日山东省召开“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次有关经济发展要抓好重大工程的会议,但从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中,大家看到的是一场山东发展必须来一次思想革命、思想解放的再动员大会。刘家义书记通过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省份和一些过去远不如山东的省份相比,大声疾呼,“我们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大势,更加精准地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更大范围内汇聚起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合力。”他要求,要着重从传统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要着重从机械的政策依赖中解放出来,要着重从窄视野、小格局发展中解放出来,要着重从“我的政绩”中解放出来等等,振聋发聩!山东网友对此次会议的评价是,“在官方话语体系里,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深邃的自我剖析与自我揭短。”“这是一次大声疾呼思想再解放的大会!”“如果山东就此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历史将会铭记住这一天——2018年2月22日”。

我们是研究资本市场的。昨天微信朋友圈中发来一篇文章《资本兴晋再出发——对山西企业改制与上市工作的认识》,文中提到,山西省曾于2015年6月23日颁发《关于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规划到“2020年,我省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公司数量分别突破60家、30家、30家、300家,总数达到420家。”2016年4月8日省政府官网发布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也重申了上述目标。但现实是2017年IPO颗粒无收,新三板举全省之力,到2017年底也仅仅累计83家。此微信文感慨,“山西在企业改制与上市的道路上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笔者的观点是,目标再大、口号再多都是无用的,关键是从政府到企业,能不能有一个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也就是华廷金融研究院成立之初就提出的“提高资本意识、提高资本市场利用能力”二个提高上,唯此,才会有到位的政策、落地的措施、具体的行动。斗胆说一句,在山西的方方面面,看到太多的目标、口号了,但措施呢?行动呢?思想依旧、观念照样,山西的发展、山西的目标何在!

2018年1月23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新华社对此发表网评,摘录如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引。有积极的思想才会有积极的行动,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思想作斗争,“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成为开启每一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选择。

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我们需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一些人对改革还有顾虑,有的没有真正动脑筋想问题,主动性创造性不够。但如果我们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不能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将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要的思想再解放,不仅是“头脑风暴”,更是实际行动。要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形成更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大胆探索走出新路。


山西的发展在于思想的大解放!

对于山西这样带有保守封闭性、静态与超稳定性的地域文化特点地区,思想解放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