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动态与分析·第003期】从几项经济指标,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发布人:huating    发布时间:2019-06-14 15:56:44   

分析的启示:

受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卷土重来,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涨三个月,且创下15个月新高,其中,鲜果价格5月同比上涨26.7%,涨幅明显大于猪肉和鲜菜,这也和近期人们热议的“水果自由”形成印证。菜农果农一面要承担着农业高成本时代下,各项成本的居高不下;另一面要面临着国家为稳定物价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平稳农产品价格的举措...这样一来,菜农果农的收入就需要依赖国家财政上的持续补贴,但外部输血并非长久之计,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农业的自身造血,也就是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比起“水果自由”或“CPI超预期”,如何应对“农业高成本”、“农业转型升级”,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国内经济状况

(一)经济指标

4.jpg

图:5月PMI的变动幅度(2013-2019年)


5月份全国制造业PMI数据发布,为49.4,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3个月新低,且创近6年以来同期新低,意味着制造业景气持续转弱。从主要分项指标中可以看出,需求(新订单)、生产有所放缓,价格回落,库存回补。


5.jpg

图:5月PMI各分项的变动幅度(2013-2019年)


新订单:5月新订单指数由4月的51.4%回落至49.8%,创年内新低,主要原因为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月的49.2%大幅下滑至46.5%,降至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外需大幅下滑导致需求回落。

生产:5月生产指数由4月的52.1%小幅回落至51.7%,创近5年以来同期新低,其中,5月6大发电集团发电耗煤增速降幅扩大至-18.7%,耗煤量增速开始下行,目前是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此外,汽车、钢铁等主要行业开工率也多处于历年同期低位,由此可见,工业生产继续走弱。


6.jpg

图:6大发电集团耗煤同比增速(%)


从业人员:5月份从业人员指标由4月的47.2%继续下滑至47.0%,连续两个月下滑,工业生产持续走弱使得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继续萎缩。就业政策方面,近期国务院发布通知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足以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下我国政府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预计稳就业政策或将全面发力。

原材料: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由4月的53.1%回落至51.8%,主要原因为自5月以来钢价、煤价、油价高位回落。5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由4月的47.2%小幅回升至47.4%,产成品库存指数自4月的46.5%大幅上行至48.1%,主要原因为受外需明显下降拖累,需求下滑幅度更大,使得库存回补明显。

总的来说,5月份中美贸战的持续升温对我国出口端影响较大,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标的明显回落,是PMI下行的主要原因,也使得出口产业链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进而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内生动能修复,

(二)物价指标

昨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CPI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2.7%,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涨幅为15个月以来新高,连续三个月处于“2时代”。


7.jpg

图:CPI同比增速(%)


食品CPI:5月食品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7.7%),是2012年1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直接影响CPI上涨约1.4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大量上市,供给量逐步增加,鲜菜价格自4月份起出现季节性回调,5月鲜菜CPI环比下降7.9%(同比上涨13.3%);猪肉因受天气变热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减弱,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8.2%);但鲜果受去年恶劣季节影响,今年库存严重不足,5月鲜果CPI继续环比上涨10.1%(同比上涨26.7%),鲜果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此外,鸡蛋供应偏紧,价格环比上涨7.6%(同比上涨8.7%)。

非食品CPI:5月非食品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6%),其中受成品油调价等因素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0%和2.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5%和1.5%,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三)货币政策

5月24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宣布由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决定对包商银行进行监管,引发了市场对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

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小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足,各项流动性指标整体处于正常水平,将继续保持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密切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从央行近期已实施的手段看,5月份央行决定对县域金融机构额外降准3%释放3000亿资金,5月29日央行公开市场投放5000亿资金,6月央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6月17日央行将第二次实施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还将释放约1000亿元长期资金...一系列举措预计会有效地保持货币利率的平稳运行。

二、五月热点杂谈:水果涨价

(一)从“车厘子自由”到“苹果自由”再到“吃不起的水果”

前几个月,“车厘子自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如今“苹果自由”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很多人和我一样不记账,所以涨多少是无感的,但可以参考鲜果CPI指数,2019年4月鲜果CPI同比大幅上升至11.9%,拉动CPI上涨0.22个百分点;5月鲜果价格继续上涨10.1%,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如果从近三个月的涨幅看,不少水果涨了70%,这么看来,一张粉红色的大钞很有可能只能换来几个苹果和几个丑橘。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显示,全国苹果的平均价格由1年前的每公斤4.61元涨至今年5月份的9.55元,价格上涨了1倍多,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超过60%,数据显示,5月17日富士苹果批发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已经增长约30%,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超过60%,于是乎“苹果自由”上了热搜。


8.jpg

图:富士苹果批发价格(元/公斤)


9.jpg

图:截止5月31号各类水果批发价涨幅


实际上,苹果涨价不是个别现象,今年以来哈密瓜的涨幅高达124.6%,而香梨和西瓜的涨幅也分别达到37.8%和30.0%。

(二)为何“吃不起的水果”?

如果将水果涨价作为一个经济现象,那分析经济现象就需从货币、供给、需求、成本四个方面来着手。

从货币角度看,如果所有商品普遍性价格上涨,就是货币原因导致的水果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19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虽然小幅上涨,但我国CPI长期持续低于3%,处于温和通胀的良性区间,商品有涨有跌,并未出现普遍性上涨,货币政策也始终保持稳健中性,M2增速持续回落,因此,货币并非是水果涨价的原因。

从需求角度看,水果大量上市季节是夏季和秋季,而5月正好是水果供应青黄不接的时候,同时5月气温转暖以后,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也开始增加,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的消费总量和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但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是一个慢变量,一年之内变化不会那么显著,对于水果价格大幅上涨的解释程度有限。

从供给角度看,水果“看天吃饭”,产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以苹果为例,根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2017年我国三大苹果产地陕西、山东和山西,总产量多达24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然而去年下半年全国遭遇大范围的霜冻,以上三地也无一幸免遇难,使得大量花朵未经授粉就已凋零,直接导致苹果产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今年可供销售的库存苹果规模下降,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苹果价格的暴涨也就不难理解。除了苹果以外,去年倒春寒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梨树的开花结果,使得香梨产量严重下滑。此外,去年我国大幅提高美国进口水果关税,导致我国进口水果供给也出现下降,但目前我国水果仍以国内供应为主,贸易摩擦对此冲击相对有限。

从成本角度看,水果的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两方面组成。流通成本方面,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充分竞争,以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说一下生产成本,水果的生产成本又包含土地成本、种植成本和人工成本,土地租金方面,种植水果的土地承包期一般很长,加之政策福利等因素,预计短期内农业用地的使用成本对水果价格的影响不大;种植成本也就是指农药、化肥这些生产要素成本,自2017年9月以来,我国氮肥、钾肥等虽均出现了上涨行情,但其上涨幅度对水果价格的影响有限;人工成本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水果种植无法依赖现代工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较大,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水果种植业上的体现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水果涨价既有突发性气候等短期因素影响,也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长期因素影响。短期因素的影响虽然显著但持续周期短,长期因素的影响不那么显著但已形成长期趋势。

(三)“吃不起的水果”将导致“CPI超预期”?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期水果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去年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供给小于需求的短期失衡局面,考虑到水果生长的周期性,6月以后会有大量新鲜水果上市,水果供需失衡的问题将得到缓解,预计水果整体价格走势应该会趋稳,甚至出现季节性回落。

但水果对CPI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就像前文说的“长期因素的影响不那么显著但已形成长期趋势”,目前水果价格已经上涨到14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就算水果价格回落,预计未来几个月水果价格同比增速仍然不低,因此对食品CPI同比拉动作用也会明显。

今年食品CPI同比或将一直处于高位(6%以上),主要是受到猪肉价格和水果价格的影响,但两者价格的上涨都是因为供给端收缩而非需求端扩张,这就意味着其他食品价格上涨的空间并不大。同时,今年没有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预计下半年非食品CPI同比或存在一定向下压力,对冲食品CPI的上涨,整体来看,预计今年CPI仍然会处于2——3%的温和区间。

(四)“吃不起的水果”的背后:农业高成本

尽管水果涨价不会对CPI产生多大影响,但像水果、蔬菜这类需要劳动密集型且无法依赖现代工业生产的产业,其未来产品价格将呈趋势性上涨,这背后折射出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形势的紧张,不得不说,农业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

劳动力成本上,首先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达到了17万亿平方米与14.9万亿元,均创历史纪录,商品房销售均价约为8736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均价约为8544元/平方米,比2017年上涨了930元/平方米;再看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更为显著,以太原为例,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4月份太原市新房成交均价为12199元每平方米,环比2019年3月份上涨了2.3%,同比2018年4月份则上涨了13.28%。此外,劳动者家庭的食品、教育、养老、医疗等开支增加也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口形势上,劳动力供给逐年减少,致使劳动力价格上涨,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此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以每年三四百万的速度逐年递减,2012年至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7年间减少了2600余万人,“人口红利”效应已经逐渐消失。

此外,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叠加资源约束、需求增加以及全球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原材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都在快速提升。

菜农果农一面要承担着农业高成本时代下,各项成本的居高不下;另一面要面临着国家为稳定物价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平稳农产品价格的举措...这样一来,菜农果农的收入就需要依赖国家财政上的持续补贴,但外部输血并非长久之计,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农业的自身造血,也就是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或许,相比起“水果自由”或“CPI超预期”,如何应对“农业高成本”、“农业转型升级”,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